随着神经科学的兴起和遗传学的发现,对于科学家来说,变成哲学家变得越来越重要,反之亦然。但是哲学和科学之间仍然存在着认知上的巨大鸿沟。
存在的感觉可能只是一种感觉。
——本·凯利夫(Ben L. Callif)
与其他事物相同,我似乎身处宇宙漩涡的中心,整个宇宙的能量汇聚于此,并通过这个中心的小孔进行自我觉察。
——阿兰·瓦兹(Alan Watts)
意识就像任何其他的自我参照系统——它必然是不完整的,因为它必须不断更新,以将自己包含在自己之中。
在某种程度上,意识的本质是无法被定义的,因为它是所有可能定义的绝对参照点——它是将语言和自我参照系统联系起来的关键。一些佛教教派将这种无法定义的意识本质称为禅。杰出的哲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Douglas Hofstadter)这样描述禅:
我们无法描述“禅”是什么。无论你试图将“禅”封闭在何种语言空间中,它都会抵抗、溢出……禅的态度是语言和真理所不相容的,或者至少可以说没有语言可以捕捉到它的真谛。
禅宗哲学家阿兰·瓦兹如是说:
现在的时刻是无限小的;在我们能够测量之前,它就已经消失了,但时间却永远存在。这种运动和变化就叫做道……人逃脱不了无极的道,也无法追上它;没有前往它的路,也没有离开它的路。道就是道,你即是道。
意识是一种根植于所有经验的先验本质:存在的感觉,存在于所有观点的背后。此外,除了意识不断模拟的对象、人、周围的环境之外,人类意识也在模拟自己。这种自我概念是:1)所有其他表象,2)表象者自身,3)表象者表象的表象,直至无穷。
意识到我们具有意识,这能让我们走到一旁,成为我们自己内部反应的“代理人”。在这种情况下,意识是一个情绪的循环链:反应情绪的情绪的情绪。意识是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我们自己的感觉的过程,它创造了一系列的经验——将外部事件转化为内部的反应,情绪,感觉,最终,意识觉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