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只禅师
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谚语: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是很有道理的。
很多人在做出考研决策时有一个常见的误区,那就是急于去考虑学校,而不重视专业的选择。这就好像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即使开着最好的跑车,也不会抵达目的地。
从论坛上随处可见的“XX大学难不难考?”“二本学生考985院校会不会被歧视?”“拼一把考名校还是随便考个有把握的学校?”之类的问题,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基本处于“双盲”状态,对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认识。本文就教你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那确定目标院校就迎刃而解了。
障碍一: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认识
想摸清自己的实力其实很简单。
考研开考一般在当年12月份月底。报名确认一般在9、10月份。你只需要在9月份把学校确定下来就行。到了这个时间,你已经基本完成了考研复习的大部分进度,这时候你的水平跟正式考试时的水平不会差太多。通过模拟考试,你就可以确认自己的实力在什么档次。
太早考虑学校有两个弊端:
一,浪费时间。做出选择是个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尤其是在“双盲”状态下。那么多学校会让你眼花缭乱,一会想去这个一会又看上了那个,一会向往名校一会又担心被歧视,反反复复,苦不堪言。与其纠缠这些,还不如踏踏实实先把基础课学好,专业课的复习等到9月份完全来得及。
二,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遗憾的事是:我本可以。你在不了解自己真实实力的情况下,妄自菲薄,把目标定的偏低。根据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理论,你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也会潜移默化的降低。如果把目标定的过高,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与其仰望星空,虚无缥缈,不如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障碍二:对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
当复习的火候差不多,要开始学专业课的时候,就需要决定目标院校了。可以通过正面和侧面两个渠道:
正面渠道:学校官方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过这两个网站,你可以了解该校往年的招生信息(每年招生计划一般变化不大,前几年的招生计划很有参考价值),包括: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初试专业课参考书、复试内容、复试分数线(这个线是最低分数线,跟最终录取的分数线是两码事)、导师信息等等。
侧面渠道:各大考研论坛。首推小木虫,上次被质疑给小木虫写软广,太冤了。不上小木虫是你的遗憾,不是小木虫的遗憾(这广告够不够硬,顺便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微信号(* ̄з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论坛上能了解不少一线科研人员的真实声音。
比如,某些学校存在严重偏袒本校或者本地学生的情况,珍爱生命,远离这种“黑校”。再比如,有些学校名气虽小,但某个专业在业内口碑很好,那就可以考。另外侧面了解最重要的一点是,查清楚你的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往年最终录取分数线大致是多少。如果能同门师兄师姐建立联系,那就更幸运了。
要以正面了解为主,侧面为辅,多查少问。很多学生一上来就到论坛发帖大问一通,不仅麻烦别人,自己也听得云里雾里。
解决障碍一,得到模拟考试的分数;解决障碍二,得到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通过比较这两个分数,即可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实力可以达到哪个档次学校的要求。
到这里,问题已经解决了。你可能觉得「啊哟,好麻烦啊,还不如直接发帖问“我的情况是XXXX,应该考哪个学校啊,求学长学姐指条明路”」,问题是,一千个学长学姐能给你指出一千条路,你怎么办?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自己查比较靠谱。
比仰望星空更难的是脚踏实地。
顺便回答几个常见的问题:
「二本学生考985院校会不会被歧视?」
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考某某学校,会仅仅因为存在“歧视”而放弃吗?如果你自己本身实力不够,被淘汰掉能怪得上“歧视”吗?如果你对自己的实力足够有信心,还怕什么“歧视”?害怕歧视,其实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拼一把考名校还是随便考个有把握的学校?」
贝多芬说,跟不漂亮的女人恋爱就是浪费生命(并不代表笔者观点)。我们或许可以说,在不牛逼的学校读研就是浪费生命。抛开所谓名校情节不谈,名校最大的优势在于集中了一批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生形成一个互相进步、互相切磋的氛围。这是最重要的。所以笔者的观点是,普通学校的研毋宁不读。混文凭就所谓了。
「名校难不难考?」
笔者认为即使清北也不难考。因为全国最优秀的那批人,有的本科已经出国,有的考研出国,有的保研,有的就业、创业……经过这样“层层筛选”,还在陪你考研的,基本都是找不到好工作、成绩保不了研(或者保不了好学校),跟你水平差不多的人。那还有啥怕的?是不是有信心多了?( ̄_, ̄ )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谈,具体选择还是要根据自己实力理性判断。
【下一篇预告: 怎样找到自己的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