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YangSiR说事-2024.03.16. 周六,杭州,阴天有阵雨】 文章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前文已经说了几个典型的“以讹传讹”的事例。
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这些?其实严格来说,也并非“突然”,因为有些问题一直在脑海中很久了。
刚为人师的时候,听我的前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话说得没错。有这么一桶水,够自己的学生舀上好一阵子了。可问题是,一桶水也有被舀完的时候,那个时候怎么办?所以我觉得吧,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也应该是“自来水”吧!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说现在的学生,可不像我们做学生的那个时候,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他们所拥有的信息量,远非我们学生时代可比。现在的课堂上,当老师的表述出现了哪怕那么一丝一毫的“错误”时,他们也会毫不客气的指出来。当然,这是好现象。但另一方面,这种情况给我们“为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N年前,当时还在读幼儿园的女儿问我“鱼是不是冬眠动物”时,那一份尴尬……可真没法言语。我得花很大的精力,查很多资料才搞清楚这个问题。
一直在想,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对那些被传播的知识,应该而且必须做到准确、精到,容不得丝毫的马虎。这是我们这一职业最起码也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一时马虎,很可能会贻害学生一辈子。在这个方面,我是有很深感触的。前文已经举了“在月球上看长城”的问题,下面再举几例加以说明:
A.我们常常用爱迪生的那句“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来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必然用99%的汗水,在这里,必须突出勤奋的“汗水”。意思没错。不仅仅只是学生,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付出非常非常多的努力。问题是,爱迪生的原话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但是1%的灵感往往更重要”。很明显,老爱他想突出的却是“灵感”而非“汗水”。
B.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