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醉驾新规详解

醉驾新规详解

作者: 小薛说法 | 来源:发表于2023-12-22 20:12 被阅读0次

一、背景

2005年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均汽车保有量也在上升,醉酒驾驶曾经一度成为交通运输治理的顽疾。醉酒驾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禁酒驾风暴”起于浙江。2009年,杭州“5.7飙车案”和“8.4交通肇事案”引发全国性舆情,给政府部门带来管理压力。当年8月7日,浙江省公安厅出台了《关于实施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五条常态严管措施》,要求对酒驾天天查、夜夜查、处处查,为“醉驾入刑”开启国家立法程序铺石筑路。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以下简称醉驾)是其中一种危险驾驶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2013年意见”),对明确醉驾认定标准、规范案件办理程序起到了积极作用。醉驾入刑以来,各地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惩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酒驾醉驾百车查处率明显下降,酒驾醉驾导致的恶性交通死亡事故大幅减少,“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法治观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酒驾醉驾治理成效显著。而近两年来,醉驾入刑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民众也逐渐意识到醉驾的危害,因此醉驾案件大幅下降。另外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醉酒在单位内部路短距离驾驶机动车;醉酒在小区内挪车;醉酒将车开出小区,由他人驾驶的;发生需要救助的危急情况,情急之下醉驾将病人送至医院的;等等。如果上述情况一律入刑,则明显不合理,反而不利于打击醉驾犯罪。由此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之前相比,本意见更具备实践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兼顾情理、法理,达到了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主要内容

1.立案标准

意见第四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经呼气酒精含量检测,显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和本意见的规定决定是否立案。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不予立案。

这表明,80毫克/100毫升不再是入罪的硬性标准,如果认定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即便血液酒精含量达到上述标准,也将不构成犯罪。

2.“道路”的认定

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校园、居民小区等单位管辖范围内的路段是否认定为“道路”,应当以其是否具有“公共性”,是否“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作为判断标准。只允许单位内部机动车、特定来访机动车通行的,可以不认定为“道路”。

危险驾驶罪构成要件之一,需要发生在道路上。而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道路”的界定,即是否具有“公共性”。而对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校园、居民小区等特殊单位内部路段的界定,应当以是否“允许社会机动车辆通行”作为判断标准。社会车辆即除单位内部车辆以外的其他车辆。

3.可以取保候审的情形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取保候审分为担保人保证与保证金两种取保方式。

意见第六条规定,对醉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以依法予以拘留或者取保候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予以取保候审:

(一)因本人受伤需要救治的;

(二)患有严重疾病,不适宜羁押的;

(三)系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四)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五)其他需要取保候审的情形。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对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4.公安机关办理醉驾案件证据规则

(1)取证、鉴定程序

意见第八条规定,公安机关提取、封装血液样本过程应当全程录音录像。血液样本提取、封装应当做好标记和编号,由提取人、封装人、犯罪嫌疑人在血液样本提取笔录上签字。犯罪嫌疑人拒绝签字的,应当注明。提取的血液样本应当及时送往鉴定机构进行血液酒精含量鉴定。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送检的,应当按照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保管检材并在五个工作日内送检。

鉴定机构应当对血液样品制备和仪器检测过程进行录音录像。鉴定机构应当在收到送检血液样本后三个工作日内,按照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鉴定并出具血液酒精含量鉴定意见,通知或者送交委托单位。

血液酒精含量鉴定意见作为证据使用的,办案单位应当自收到血液酒精含量鉴定意见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

(2)非法证据排除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血液酒精含量鉴定意见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当予以排除:

(一)血液样本提取、封装、保管不规范的;

(二)未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送检、出具鉴定意见的;

(三)鉴定过程未按规定同步录音录像的;

(四)存在其他瑕疵或者不规范的取证行为的。

关于血液样本送检程序,可参考《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第5条、第6条,明确规定了血液酒精含量鉴定血样送检的时机问题。第5条规定了血液酒精含量鉴定血样送检的时机:“提取的血样要当场登记封装,并立即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检验鉴定机构或者经公安机关认可的其他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机构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因特殊原因不能立即送检的,应当按照规范低温保存,经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在3日内送检。”第6条规定了血液酒精含量鉴定的鉴定时机:“要切实提高血液酒精检验鉴定效率,对送检的血样,检验鉴定机构应当在3日内出具检验报告。当事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告知其在接到检验报告后3日内提出重新检验申请”。

5.醉驾从重处理的情形

意见第十条规定,醉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其他犯罪的,从重处理:

(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三)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汽车的;

(四)严重超员、超载、超速驾驶的;

(五)服用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的;

(六)驾驶机动车从事客运活动且载有乘客的;

(七)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且载有师生的;

(八)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的;

(九)驾驶重型载货汽车的;

(十)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的;

(十一)逃避、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的;

(十二)实施威胁、打击报复、引诱、贿买证人、鉴定人等人员或者毁灭、伪造证据等妨害司法行为的;

(十三)二年内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查获或者受过行政处罚的;

(十四)五年内曾因危险驾驶行为被判决有罪或者作相对不起诉的;

(十五)其他需要从重处理的情形。

6.“情节显著轻微”的情形

意见第十二条规定,醉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不具有本意见第十条规定情形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依照刑法第十三条、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一)血液酒精含量不满150毫克/100毫升的;

(二)出于急救伤病人员等紧急情况驾驶机动车,且不构成紧急避险的;

(三)在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因挪车、停车入位等短距离驾驶机动车的;

(四)由他人驾驶至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短距离接替驾驶停放机动车的,或者为了交由他人驾驶,自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短距离驶出的;

(五)其他情节显著轻微的情形。

醉酒后出于急救伤病人员等紧急情况,不得已驾驶机动车,构成紧急避险的,依照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7.不适用缓刑的情形

第十四条 对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醉驾被告人,依法宣告缓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

(一)造成交通事故致他人轻微伤或者轻伤,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未赔偿损失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四)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汽车的;

(五)血液酒精含量超过180毫克/100毫升的;

(六)服用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的;

(七)采取暴力手段抗拒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实施妨害司法行为的;

(八)五年内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查获或者受过行政处罚的;

(九)曾因危险驾驶行为被判决有罪或者作相对不起诉的;

(十)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以上属于情节严重,不适用缓刑。

8.自动投案的认定

意见第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醉驾被现场查获后,经允许离开,再经公安机关通知到案或者主动到案,不认定为自动投案;造成交通事故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调查的,应当认定为自动投案。

自动投案是认定自首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无法认定自动投案,自然也就谈不上自首。而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9.醉驾的刑事程序与行政程序的衔接(免罪不免罚)

意见第二十条规定,醉驾属于严重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在决定不予立案、撤销案件或者移送审查起诉前,给予行为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行政处罚。根据本意见第十二条第一款处理的案件,公安机关还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相应情形,给予行为人罚款、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

即便醉驾不构成犯罪,但是醉驾依然要面临严重的行政外罚,即吊销驾驶证。因此广大司机朋友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仍然要坚持“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底线。

相关文章

  • 驾考新规:科目一操作技巧和口诀

    驾考新规:科目一操作技巧和口诀 随着驾考新规越来越难,很多学员对理论科目一和科目四比较担心,害怕考试挂科,今天就告...

  • 计时学车要多久拿证?车管所给出官方答案!

    10月驾考新规的消息,现在已经不新鲜了。相比传统包干学车,新规计学时打卡有两个突出的特点让学员无法接受:一是驾考费...

  • 2018年驾考新规,一定要看一看

    最近出了18年的驾考新规 先来看看新规的四大亮点在哪里: 一、驾培与公安系统对接 系统对接以后科二、科三学员需要完...

  • 没人告诉你的罗湖区醉驾判决「黄金规律」

    上周我们讨论了深圳醉驾的注意事项、各区的取保率和缓刑率等问题,本周就以罗湖区为例,进一步揭示罗湖醉驾判决的「黄金规...

  • 史上最难驾考新规 想轻松学车拿证只能这样了!

    10月1日 “史上最难”驾考新规 在昆明正式实施! 总说“史上最难” 到底有多难啊! 从数据上看哈~ 新驾考调整的...

  • 科三驾考新规

    自2017年10月之后,科三驾考又出新规了,详情如下: 科目三考试操作要领 一.上车准备 1.逆时针方向绕车一周后...

  • 6月驾考新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现在小区里面几乎到处都是汽车,即使走在马路上,身边穿流而过的也都是各式各样的汽...

  • 驾培行业新规解答

    学车一站通提供学车、陪练、陪驾、购车、验车、车险、修车及代办违章处理等一站式服务链 联系:15921071866 ...

  • 交规记忆

    一,新交规。 1,驾照扣,不能再嫁人了,,, 2,超速百分之五十,就用椅子砸车。 3,酒驾扣分,扣6个月, 醉驾吊...

  • 「注意」驾驶员考试新规旧规大对比

    没出新规之前就已经觉得驾考够难了,但是新规出来以后,会不会更加难呢?还没有考过驾照的童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新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醉驾新规详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dq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