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城里人的叫法,也有些从农村走出去回来过年且贬言子的二杆子的叫法。在村里人看来,一口纯正的土话是检验一个人人品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儿时用土语背诵的古诗至今很难用普通话脱口而出,是不是俺的人品超赞,哈哈哈)在咱们山沟沟里,把除夕叫做“三十晚上”,即使当年农历十二月只有二十九天也无所谓。纯朴的乡亲们不像那些披着学术外衣的城里人那么较真,怎么叫都行。
“三十晚,长面擀”,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长面,在咱们老家,只有臊子面一种汤面,或者吃吃干面,就是现在叫的拌面。劳作了一年的人啊,今天一定要早早的吃过晚饭,而且,谁家的饭早意味着谁家的媳妇子能干,这在农村人来看,是个面子问题。所以小孩子也必须帮忙,揽添炕,喂猪,给羊牲口倒草。揽柴做饭都是孩子们的活儿,如果碰到天气潮湿点不着火,就到场里面去,在自家的麦柴垛子上扯些草下来点火用。全家老少齐上阵,这顿饭算是早早地吃好了。当家的男人早早地把肉剁好了,煮上满满一大锅,有肥肉、肋巴,猪肝等,用硬柴烧着,等大火一过,赶紧取出泼上水灭火,晾干后就是上等的木炭。反正这一锅肉足够吃一个月的了。农村人手上没钱,但吃的上面比较宽裕,会把最好吃的用来招待亲戚。女儿回娘家,如果在哥哥嫂子家能吃到猪骨头,那是可以给人说好久的佳话。所以,一锅肉的意义非凡,一定要煮好,守岁同样是城里人的说法,咱们村里就叫熬夜。煮肉是家庭主妇的任务,他们也乐此不疲。散完年钱,分好糖,全家人一起“跷火”是最后一个家庭活动。之后孩子们便开始自由活动了。大家陆续走出家门,汇集在一起,不管读书的,不读书的,大家都在一起玩。分成两组,一组闭上眼睛,另一组开始躲藏,农村的院内院外,有很多窑洞,能藏人的地方太多了,为了避免被集体发现,所以都藏得很分散。直到一组被全部找到才可以交换着玩。
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个山村,孩子们尽量躲在阴暗的角落,偶尔几声狗叫划破长空,为寂静的村落带来几分生气。年复一年,三十晚上的这个游戏一直持续着。记得刚开始一起玩耍的姑姑们有的都出嫁了,但这个游戏依然每年在上演。
不记得从哪年开始,村里面先后有几位青壮年人去世,那时的三十晚上,头上皎洁的月光,远处叠嶂的山峦,不再是静谧安详,而是笼罩在一丝丝惊恐和不安之中。世世代代讲迷信的乡亲们,会有很多传言,孩子也不敢独自出门,就这样,本来和四川的“躲猫猫”齐名的“藏娃娃”就这样消失了。
贫瘠的黄土地依旧静谧而安详,但依然是游子们魂牵梦绕,不能触碰的泪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