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摇曳在朋友圈里的风景
盛夏,朋友圈里的乡村风景摇曳多姿,像一个个初长成的少女,清纯可人。
多年前的乡村,美丽怡人,甚至远胜今日朋友圈中美化过的照片。
可我回先生的老家探亲,眼睛看到的景象却和朋友圈里的美景大相径庭,和以前简直不能同日而语。本该是乡下的农忙季节,田地里却不见什么人。也许是久旱无雨,一路过来,车窗外能见到的庄稼只有玉米,都干干瘦瘦卷着叶子。
犹记得三十年前,我初来绥中,车子一出县城,窗外就是一片片庄稼和梨树。无论是快收割的水稻还是一人高的玉米,都水灵灵地排队接受检阅,田畦里分布着浇水除草捉虫的人,偶有相互召唤的人声入耳,夹杂田头牛羊的低叫,给人宁静与祥和之感。梨树大多间种在农田里,与庄稼和平共处,但又显得鹤立鸡群,多少带点贵族气质。先生和梨树一起骄傲地为绥中白梨代言,让我对久负“白梨之乡”之盛名的秋子沟乡充满好奇和敬畏。
然后一爱秋子沟三十年,年年要回来住些日子。可是近些年回来,眼前所见景象和从前相比已经迥乎不同了。
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家家都盖好的新屋,曾在绿树掩映中飞出美丽的檐角,飘出袅袅的炊烟,颇有田园诗人笔下的美好意境,让在城市流浪的人安栖心灵。可是近十年来,因无人打理,如诗如画的村庄已变了模样。
20年前婆婆家门外是一条省道,来往的车子不多。省道旁和田垄间还有一条宽敞的沙土路,平坦而干净。和女儿一起跑来跑去年龄相仿的男孩女孩差不多有20个,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玩乐方式,大人凑在一起说说笑笑,晚饭后到睡觉前的时光安闲惬意地走过,电视机往往都是在家里寂寞着。每个暑假回来,女儿都会火车上掉几滴眼泪,有对小伙伴的不舍,有对新学期的厌烦。
可慢慢的,每次回去见到的人都在减少,女儿的发小大多被外出打工的父母带到了不同的城市。暑假的快乐在逐年蒸发,甚至春节大家也难得一见了。
村庄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年人,还有一部分留守的中年妇女。青年男女都在城里安家,本事大的去大城市,本事小的去中小城市。结果,现在的情况是,地荒着老人们心疼,但种又种不动。于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包产到户”又变成了新的互助的方式。春天,种杏子的人家,杏子成熟时候,全村的人出来帮忙采摘;接下来有人家桃子熟了,全村人又一起帮忙摘桃子;秋天的水果成熟了,又是集中在一起,一家家解决。
所以,曾经远近闻名的白梨之乡,变成了没有特色的杂果之乡。农民的智慧是被生活激发出来的,如果还是像从前一样家家都是梨树,那百里梨花开的景象固然美丽壮观,但百里白梨同时成熟没有人手采摘又会怎样呢?现在各家各户各自选择种植不同品种的水果,从春到秋,错开成熟时间。即使这样,听说也会因为天气骤热等原因,出现水果一夜落满地的情况。
听老人们聊起不得不砍掉各种果树的时候,我也心生酸楚。砍了种,种了砍,不只是因为采摘的困难,还因为品种好坏贵贱。辛苦劳作,也就是求得有吃有穿。
乡下的生活在朋友圈里面真的是美不可言,蓝蓝的天,绿绿的树,清新的空气,但是真的去了农村,会发现农村人的生活真的很苦,面朝黄土背朝天,付出了,回报多少还要看上天的脸色。
所以人们开始逃离乡村,却在繁华都市对它深深怀念,这是一个怎样的怪圈?
婆婆家门口的省道拓宽了,边上的沙土路不见了。大马路上的车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载着往来奔忙的人,和各种各样的货物,唯独没有悠闲和幸福。
三前婆婆去世了,公公去我小姑子家住了,但菜园子还是让她种满了蔬菜。我站在园子里的葫芦架下,拍一张葫芦的美照,让它在我的朋友圈里摇曳,却没有说此时有难听的汽车喇叭声刺痛了我的耳朵。
写于2018.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