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的大道理,不过是精神的安眠药
在电影《后会无期》里,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问题是处在道理上还是我们自身呢?
很多大道理具有主观性,比如有人说自我约束是成功的关键,也有人会说活得洒脱才能幸福。
这两种道理提倡的是两种截然同的生活方式,我们乍看之下都没有问题,主要是在我们理解的时候,已经不自主的把他们放进了一个特定的背景之中。
然而,往往人们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会刻意的夸大,宣扬那个观点是无所不能的,部分人不加思考的去坚守,实际上没有哪一个道理,在任何一种场景下都适用的。
还有一种道理是这样“不怕失败者,必定成功;怕失败者,一无是处,会更加失败”。在我们普通人的平淡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成功和失败,这些让我们觉得很燃的内容其实离我们很远。
文字之间,我们所见的往往只是一面,只有在我们所感受时才会发现它的多样性,如若真的一点都不害怕失败,那就会丧失危机感,在做事时可能不会顾及失败的后果,以至于酿成大祸。
在宣扬正能量的时候不过是把好得东西、容易得到认同的东西理想化,浪漫主义化。忽略了他背后的一些痛苦也好,不堪也罢,让人像吃糖一样把他们不断往嘴里塞,感觉好甜好幸福,却忘记了他背后带来的糖尿病风险。
而当这些风险成为现实降临时,我们就节节败退。这样的道理又怎么能让我们过好一生?
16年统计,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
这些自杀的孩子之中,有多少是“不好好读书将来没出息”、“早恋影响学习”等等大道理的受害者?
压抑自己,活成别人想要的模样,这样只会我们脱离自己,最后产生心理问题。就算一路上跟着“大道理”活了下去,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满足一时的精神慰藉。
每天蜂拥而上的正能量,鸡汤文,以及父母老师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引导,只能作为我们完善自己的借鉴。
遵从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面对困难问题时,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随机应变,才能真的活得潇洒且有价值。
那么如何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增长见识
看书、看电影、旅行。
通过感官发现更多种的生活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想象:“如果那是我,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如果光是想一想都让你新潮澎湃,那就是做吧。
敢于尝试
“我不行”“我没有那个天赋” “其实现在也过得凑活”“万一犯错了怎么办”这些借口和无端的猜测都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当你提前做好困难评估,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新尝试带来的困难,那么只要迈出第一步去体验,后面的事只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如果做不到,那只有先通过小的尝试来历练提升自己。
感受和享受
敢于尝试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带着灵魂去旅行。
现实和想象必定是有差距的,这时可以将你最初的理想化的感受和切身的体会做对比,从而判断那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体验。
若是,那肯定要好好享受了,这种享受可以是记录心情总结经验,也可以是分享给别人寻找共鸣。
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道理和规则,是一个人一生的目标,又是一个人一生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