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种中医学独特理论和方法。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指树木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指顺从、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指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水。
(二)五行学说的属性归类
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的特性,采用归类和推演等方法,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五行学说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1、相生规律 相生即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为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规律 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生克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在上述生克关系中,任何一行皆有“生我”和“我生”,“克我”和“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以水为例,“生我”者金,“我生”者木;“克我”者土,“我克”者火。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五行学说3、相乘规律 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一致。
4、相侮规律 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五行中相侮的规律是以反克推之。
五行乘侮均为破坏相对协调统一的异常表现,是相克关系破坏后出现的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五行之中,任何一行太过就乘其所胜而侮其所不胜。五行之中任何一行不足就会被所不胜相乘,被所胜而侮。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
五行学说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条顺畅达,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寒润、下行,肾属水,故肾有藏精、主水功能。
五行学说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肝藏血济心火,心火温养脾阳,脾运化水谷养肺,肺清肃下行通水道,肾藏精以养肝。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肝气疏泄以制脾之壅滞,脾之运化以制肾水泛滥,肾水上奉以制心火亢炎,心火之阳以制肺气清肃太过,肺气肃降以制肝阳上亢。
(二)说明五脏病理变化及相互影响
根据五行的特性,用以说明五脏病变的性质和特点。如心属火,舌为心之苗,若心火炽盛,其性炎上,则出现舌红赤及口舌糜烂之症。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既然在生理上相互联系,那么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如肝脏有病,可以传心称为母病及子;传肾,称为子病及母。这是按相生关系传变。若肝病传脾,称为木乘土;传肺,称为木侮金。这是按相克关系的传变。
(三)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
1、用于诊断 当内脏有病时,都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方面的异常变化。由于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分类归属形成一定的联系,因此,在临床,就可以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材料,根据五行属性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多为心火亢盛。
2、用于预防、治疗
(1)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疾病传变规律从而确定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措施,如肝气太过,应先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伤,则病不传,易于痊愈。
(2)运用生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如治疗肺气虚的咳喘用健脾的方法称“培土生金法”。
(3)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即以情胜情。
(4)指导用药,如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
(5)指导针灸取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