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4708/0d7e93ceda2cb50a.jpg)
中原焦点团队
和文化心理-好妈妈成长团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581天第693篇
咨询挑战本周3次,总704次
【学习感悟】
听熙娟老师的课,有如沐春风的感觉,非常舒服又被滋养!
昨天看到熙娟老师的这篇文字,感觉很被滋养,跟着老师的引导做了一下练习,感觉非常有帮助。所以,摘录这段文字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练习试试看,有什么不同?欢迎一起来讨论。
打个比方,一个人说:“我好痛苦啊,遇到好多事情,好痛苦。”当人觉得痛苦的时候,当然很难受。
如果说我们停留在“我好痛苦”,这就变成一个句号,一个结论:“我就是痛苦,没有别的了”。但如果是解构的聆听,可能一个人在痛苦的时候,虽然我痛苦,但会开始好奇说:
我怎么会这么痛苦?这个痛苦是怎么来的?
这个痛苦可能需要如何再多被了解?
我要多了解了解,这个痛苦需要怎么被关心?怎么被了解?
开始去好奇“痛苦”,去打开好奇的对话空间,流动的对话空间。
甚至有时候我还会请大家写信给痛苦。
《给痛苦的信》
尊敬的痛苦:我实在不喜欢你!可是熙琄老师说叫我们要写信把痛苦当朋友般的去好奇。好吧!痛苦,你到底是谁呀?你怎么会想要来找我啊?其实你来找我,我很难受,但熙琄老师说,痛苦来,一定有它的道理,所以我想问问你,你最想告诉我的是什么?你想要我理解你的是什么?你想要我关注你的是什么?
愿意这样子去听。先学学怎么听痛苦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透过好奇,透过这样开放的方式,希望大家慢慢地去感觉,这种不一样思维的聆听,在自己生活里可以怎么慢慢地流淌。
2021.9.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