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今日早晨。
地点:家中餐厅饭桌。
饭端上饭桌时,问他:听什么?金光还是吴博?
金光老师的《早安直通车》已经听了三百多期。吴博的《几何原本》导读这俩天进入他的听觉范畴。不好懂。但里面的思想值得听。听多少算多少。我从这孩子的学习经历认识到,孩子什么年龄该学什么能学什么,并无统一模版。孩子的学习能力远远大于家长的认知。比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他读进去了。《五千年演义》他也读进去了,这两天边读还边有自己的点评:尧怎么样?舜怎么样?放在今天又怎么样?他在那里头头是道,我则喜在心头。因为时间关系,他是不读小说的。但是金光老师连着六天的《金庸先生专题》引起了他的好奇。我把书柜里的《射雕英雄传》抽给他,他翻了翻扔在床头:看不懂。我没收拾,书在床头呆着。昨天下午他叫我:奶奶,射雕英雄传是讲武打的,嗯,好看。
是的。学习一定是有由头的。不定什么时候什么机缘就点燃什么灯。听吴博的《几何原本》也是这个心理。先种个种子给潜意识。能否生根开花结果看造化。
就着吴博的声音吃饭,他忽然问我:圆的对称轴为什么是无数条?
这不是你早就学过的吗?我边答边从书房里拿出一张纸,一把尺。三下两下,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出现在眼前。
他的饭也吃完了。问他:会找它们的中心点么?
会。他分别找出了各自的中心点。
对称轴呢?
也会。长方形横折竖折是两条,正方形横折竖折对角折是四条。圆有无数条。
那么你从中心点量到边,看看有什么不同?
他先量的正方形。从中心点对四个边是4.5,到对角是6.7。
量圆时,从中心点到边的距离都一样。
他说,我明白了。圆的对称轴就是直径。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因为圆心到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我说,你以前学对称轴时讲过这道题的,不记得了?
嗯。真的忘了。这次不用记,我明白了。
小孩子的学习真的有个温故知新的过程。动手体验则是对抗遗忘的重要手段。正如陆游所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