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岁月留痕(六):光影入梦

岁月留痕(六):光影入梦

作者: 寸身言微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22:16 被阅读0次


    我家那栋老房子是解放时分下来的,据阿爸他们说这房子完整时很大,也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拥有120个门口的那个,不过解放时被当做地主财产,拆成了好几份,分到几户普通百姓手里,我们家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房子被拆散了,但总有些旧物被保留下来。在我们家侧面,以前有一个大房子,是地主们当年存放粮食的地方,因此我们称它为“谷仓”,与我家厨房只有一墙之隔。

    谷仓具体的模样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是记得谷仓约有三层楼高,两百平米宽,谷仓房顶上是朱红色的圆木,平均直径超过了三十公分。谷仓前面是一块空地,估摸有十几米方圆。

    谷仓是一个整体,所以免去了被分拆的可能,但是这个整体在农村又显得太过大气、张扬,好像也没哪家哪户有这个资格入住,所以谷仓反而一直空着。

    村里有句话说,越是没人住的房子越容易塌,谷仓亦是如此。我记得那是六月酷暑,那天我还在晒谷场看守刚刚收割回来的稻谷,突然听到“轰”的一声,估计全村的人都听到了。后来听说谷仓崩了,还好墙这边的我们家的厨房没事,不过那几天我们进出厨房都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生怕一用力就把它压塌了!

    但谷仓的崩塌反而使这块被遗忘的土地焕发了勃然生机,重新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喧嚣,就像是一种毁灭与新生!它的崩塌对我以后的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家厨房背后有一条巷子,是我们村上村和下村的分界线,巷子那头是上村,我家属于下村。谷仓的崩毁为上下村的来往提供了一条捷径。

    所以从那以后很多人从我们家门前经过,走过那片废墟,来回于上下村落,压在他们脚下的,是上一个时代的繁华和大气。而谷仓前面那块空地也因为“交通便利”被重新利用。

    那时候,每年清明时分,我们那里就已经开始播种春耕,而播种往往实行“温室育秧”。而温室的选址就是谷仓前面那块空地。

    在地上做一个简易的灶台,上面放一大锅,然后做个大竹架,竹架上放着一排排和着塘泥的种子,最后用塑料薄膜将大锅和竹架密封,一个农村大棚温室也就做好了。

    谷仓前的这块地虽然不是很大,但也有六户人家在此搭棚,有上村的也有下村的。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把棚内锅里的水烧开,直到棚内温度上升到适宜种子发育。因为早上大家都忙着出去做工,所以经常是随便塞一灶柴火就走了,但晚上就不一样了!每当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从田间归来,聚集到大棚前,席地而坐,一边烧火,一边休息,喜欢抽烟的自己卷上根旱烟,灶前轻烟灶后浓烟共同升起,一天的劳作基本就到此为止了!

    休息一阵,体力恢复,你一句我一句,一天的话题就开始了。灶里的柴火能带来光明,亦能驱走初春的寒冷,坐在灶前是很舒服的,所以人们聊到兴起时往往不愿离开,偶尔有从这里路过的也会停留一阵聊上几句。这样的气氛是让人着迷的,我记得,那时候阿婶做好了饭菜叫我们回去吃晚饭,但我们往往端着个大碗,把菜夹到米饭上又重新回到大棚前面,夜话还在继续!

    火光灼灼,人影流动;浓烟滚滚,欢声不断。这一幕,随着温室育秧时代的结束而解散,后来各家搬迁新居,曾经熟悉的面孔也逐渐变得陌生!

    谷仓的倒塌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使我们到上村的路程从几百米变成几十米。谷仓废墟上因为人们来回踩踏,渐渐形成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小道,这条小道也是我童年最经常走的一条路。

    每年寒暑假,我们几个都不用上学。农忙结束或是过年团聚,人们总想找点娱乐活动,但家里那时还没有电视机,整个村电视机都不多,不过庆幸的是,我家厨房背后的全球二公(名全球,按辈分我叫他二公)家里就有一台彩电,而且还配有影碟机,那时算是很高档的了。

    每天吃过晚饭,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四个就会打着家里那支老手电到二公家里去。路途虽然很短,但每次穿过废墟我们都走得很慢,因为废墟上有很多木头,木头上有铁钉,四周都是碎砖头、瓦片,在暑期还可能会有蛇拦路,所以必须加倍小心。四个孩子,我因为是最小的,所以一般都是被护在中间,阿哥二哥在头尾,最后的那个高高举着手电筒,微弱的光束前后扫射,徐徐前行。就这样,我们一次次穿过废墟,穿行于月夜星光之下!

    不过到二公家里蹭电视的可不止我们这几个,汝恒二公、木华伯爷等人也是常客,还有好些个我说不出名字,二公家里那个小小的客厅往往是挤满了的,平时有十几个,多时有二十几个,客厅坐不下就搬个凳子坐到门口看。到了后来,只要家里没什么事,大家都会赶过来坐坐,这已经是一种默契。汝恒二公就是这里面的典范,为了看一部电视剧或是电影,他常常没吃饭就来了,甚至连猪也不喂了,直到散场才开始忙活,为此他留下了凌晨一点喂猪的“佳话”!

    大家聚在一起当然是为了看一些好看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但不可能每次都能看到喜欢的剧集,而二公家里的老电影很多都看腻了,那时候刚好一公里远的圩上开了音像店,有影碟出租业务,租金是一部电影一天一块钱。我还记得刚开始的一部电影都分为A、B面,两张光碟,后来出现了二合一光碟,听说二公家了里还有些电影盒带,只是我没见过。这些电影以香港武打片居多,喜剧次之,没有悲剧。

    村里人普遍文化不高,所以大家看电影就只是看电影,至于电影里面的内涵大家看不懂,也懒得想,只求能获得一时间视觉感官上的快感,能笑一笑也就知足了。视觉上的享受能暂时地掩去一天的疲劳,晚上回去还能睡个好觉!

    我那时应该是刚开始上小学,但因为看得多了,小小年纪就记住了很多影片和明星。李小龙的《猛龙过江》、《死亡塔》,李连杰的《中南海保镖》、《少林寺》,张国荣的《倩女幽魂》系列,周星驰的《回魂夜》等等,这些影片如今很多还存在我的电脑里,百看不腻。每到闲暇时分,我就会再翻出来细细品味,除了电影本身,更让人难忘的是岁月的味道!

    过早的接触这些影片当然有好有坏,坏处是某些电影打斗过于血腥,或有暴力倾向,还有的太过阴森恐怖,比如周星驰的《回魂夜》,看了之后几天晚上没睡好觉,其中的一些画面多年以后还记忆犹新。但好处也不少,毕竟这是农村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是少年时期宝贵的欢乐时光,大多数影片所宣扬的仁、义、尚武、爱国等正能量是对孩子三观的初步塑造。

    如果说阿哥的小说为我提供了想象的空间,那么这些荧屏里的身影就为我提供了想象的素材。看过电影、剧集,再去看小说,脑海里能根据他的描述,结合自己在影集里见过的形象,瞬间出现一个个画面,文字的跳跃就是镜头的切换。所以看一部小说,就是在自导甚至自演一部电影。刀光剑影,高山大岳,江河湖海,一切尽在你的想象。这也是小说跟电影同样吸引我的地方!

    其实大家聚在一起也并不完全是为了看屏幕里的光影,更可能是享受那种热闹的氛围。因为好东西都希望能跟人分享,不然就算再好看的影集,自己一个人看也没什么意思。所以汝恒二公虽然经常来迟,有时即使来了也是睡觉,但他还是来了。以前有人曾笑他说,你来这里睡觉还不如回家睡,他说在这里睡得更香,我很不解,旁边有人在大声的聊天,荧屏里有时传来激烈的打斗声,这样的环境怎么还会睡得那么香呢?现在看来,他才是所有人当中最享受的!

    电影结束,大伙散场,收拾好凳椅以后,月夜下相互告别,三三两两一边讨论刚才的结局一边朝着家门走去,明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再相见!

    如果碰上月光明亮的夜晚,那就是最好了。月上中天,光华如练,地裹银装,亮如白昼。走在废墟上,我们连手电都省了。前面是二哥的背影,后方是阿哥阿姐有力的脚步声,四周是起伏不断的虫鸣,抬头就能看见阿婶他们永远为我们留着的灯光,心中一片安宁!

    后来我们家也有了电视机和影碟机,更有了DVD高清压缩碟,但是我最怀念的还是当年那段打着手电前行的岁月,那种房子太小人太多的热闹。

    火光,月光,灯光,荧屏光,还有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真实的,虚幻的,都在我心里烙下了重重的印记,一生难忘。

    时光已然随风去,光影时常入梦来!

    梦醒,唯我孤身独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岁月留痕(六):光影入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lh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