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象自己是安迪,才发现自己其实是邱莹莹。
理想的自己是安迪,感觉的自己是邱莹莹。
认知偏差
理想的自己,事业成功、博学聪慧。看剧的时候,下意识的享受着安迪代入感,享受着那种虚幻的良好自我。可实际呢,当我看见邱莹莹因为应勤离开,而痛苦难过、大发脾气以至于无法接受,明知自己傻,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才发现原来自己其实也只是邱莹莹。
看《琅琊榜》的时候,真的特别不喜欢靖王萧景琰的冲动,使得梅长苏带病风雪中等;很喜欢静妃的冷静、聪慧,即使被皇后刁难,也能做到不恼不怒,从容应对。可现实呢?现实的自己就是那个头脑发热、惊慌失措,情绪化的人而已,在电视剧里即使活过了两集,估计这智商、情商也会被观众骂死。是的,我对自己有认知偏差。
错将暂时当永远
理想的自己是完美的;现实的自己依然是瑕疵满满的。依然只是满目疮痍,不完美的目光短浅的自己。这个认知的偏差在于,将暂时想成了永远。
现在暂时瑕疵满满,可那又如何?这就是自己啊。邱莹莹看起来很弱,但在电视剧里真的很棒,她洒脱,说哭就哭了,不会像现实中的自己,明明难过却会假装掩藏、逃避。一边难过一边骂自己好没出息。还不如像邱莹莹一样,难过的时候好好难过,之后,拼命努力。
只要邱莹莹振作起来,努力起来,依然让我很是敬佩。邱莹莹身上的那股子韧劲,让人为之动容。那股子傻傻的自信,让人觉得乐观。那股子热情,让人觉得温暖。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从自我发展来看,过程会更重要一点,因为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过程。也只有将过程把握住,才能够将眼前的不好只保留在眼前,未来反而会更好。
不是安迪
从长期来看,我们的目标是安迪,但不妨碍,我们现在是邱莹莹,而不是安迪。邱莹莹也是有可能成为另一种风格的安迪的。
只是在成为安迪之前,如果一直以安迪的高标准要求自己,那会特别痛苦。对起步阶段的自己总要宽容一点,人总不能一直和自己过不去吧。
理想的自己是安迪,感觉的自己是邱莹莹,而实际上最真实的自己只能是独一无二的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