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老师说:未来的收益,因为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它的价值就被打了折扣。折扣的大小不同,导致有人只想要“及时行乐”,有人却能通过“延迟满足”,发展出一种能力:为了获得长远利益,抑制短期欢愉。这就是“跨期偏好”。
最简单的例子,450元钱可以现在立马拿走;如果一周后拿,可以拿走500元钱。均无风险的前提下,有人选择前者有人选择后者;因为有人愿意即使享乐。但如果是一年后450元,一年零一周后500元,那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跨度长了,那一周变得短了。
文章的最后刘润老师问了个问题,你觉得国家应该强制国民购买养老保险,还是给国民自己选择的权力?当然选择强制购买,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觉得养老太遥远了,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即时享乐,但日子一天天过去,真的到了老的那一天,一切都会来不及。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会混乱起来,
我觉得这个即时享乐有些许像落袋为安,就是把现在的眼前的东西先抓住,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想起工作中的例子,11月份做活动,提货的客户送奖券可以参加12月底的抽奖。当时跟客户沟通的话术是,可以参加我们年底的抽奖活动,现在想想,应该说可以参加我们下个月底的抽奖活动,这样才会有更近的感觉,而不是年底,虽近感远。
最近四期讲了不同的偏好,这种偏好就像是一个个错觉,明明不是这样,甚至明明知道不是这样,但依旧会跟着感觉选择,这就是简单又复杂,多样又精彩的人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