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你如是”读书会写作专题
地中海的浪潮之(一)角落里的自画像

地中海的浪潮之(一)角落里的自画像

作者: 有趣的明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2-06 19:48 被阅读0次

            引子:文艺复兴

            13-16世纪,是我们惯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与“文艺复兴”二词并不准确。首先,文艺复兴的原词是复兴,包括生活方方面面。其次,复兴的区域,不仅是意大利,而是整个地中海区域。当时的意大利是很多公国和共和国的统称,这些国家不只局限于现在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比如威尼斯的土地一直蔓延到希腊和土耳其的塞浦路斯。很多书籍对文艺复兴的记载也是很割裂的,例如绘画大师格列柯,出生在希腊,后来到意大利,晚年又到西班牙,在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希腊巴尔干半岛整个地中海区域都留下了足迹。从全球史观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包括希腊、西班牙、北非在内的整个地中海区域发生了包括文艺在内的全面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画像

    1.角落里的自画像

    “角落里的自画像”

            首先来看一幅自画像,这幅自画像因为是壁画,颜色脱落也比较严重,颜色也比较单一,同时技法有些生涩,不够纯熟,但却非常打动人,从一个青年人眼睛里闪烁出的内心思绪直接穿透观者的心灵。这幅画出自于菲利皮诺·利皮(小利皮)1481年创作的《圣彼得》,利皮创作时只有24岁。在它最右边的位置我们会找到他自画像的位置,更有趣的是在画的中间还有一幅他的自画像。这幅画在佛罗伦萨的布兰卡齐教堂,一个非常重要又常被忽视的教堂,这里有马萨桥和利皮的作品和很多文艺复兴初期画作,可谓是文艺复兴初期的西斯廷。(注:马萨桥被认为是第一个引入“灭点”即透视消失点的人。)

             

    圣彼得的故事

    画中讲的是圣彼得(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故事。圣彼得和圣保罗是早期基督教创教者。耶稣说,圣彼得会在磐石之上建立天国,罗马一词在拉丁文和希伯来文中就是磐石之意。梵蒂冈教堂也被命名为圣彼得大教堂,可见圣彼得的地位之高。图作右边是圣彼得和魔术师西蒙在辩论,左边是圣彼得殉道的场景。基督教当时受罗马暴君尼禄的迫害,圣彼得在殉道前说,我的主耶稣是正挂在十字架上,我与之不能相提并论,请将我倒挂过来。

            在这两个宗教故事中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画进去呢?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大胆的做法。最大的可能就是作家对自己的喜爱和迷恋,当时和谐的宗教气氛也允许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关于这个问题后面再讨论。

        2.自画像从什么时候开始?

            回顾一下,自画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古埃及十八王朝雕塑家和他妻子的雕塑。中世纪的凡艾克的自画像,范宽《溪山行旅图》里面骑驴的人也都是较早的自画之作。但与利皮有两点不同,一是他们不会把自画像画在自己主要的作品里,二是自画像并不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只是每个时期的孤立事件。那么利皮所在的这个时期如何呢?在15世纪左右开始,波提切利的《三博士来朝》,弗朗切斯卡的 《耶稣复活》,拉斐尔《雅典学院》等都把自己画在作品中,包括达芬奇也有两张自画像,还把自己的肖像融入《蒙娜丽莎》中。可见当时作自画像或者把自己画在作品角落里已经是普遍现象。

    波提切利《三博士来朝》

       

    弗朗切斯卡《耶稣复活》

    3.什么原因使自画像成为普遍现象?

            中世纪画家只是一种技工,柏拉图在描述世界三个真实(理念的真实、现实的真实、画家的真实)时, 画家也是位居最后。这种把自画像置身于在宗教题材类似挑衅的做法,完全不同于中世纪时宗教对人们思想的桎梏。15世纪开始,人文主义精神的开始崛起,画家不再是工匠,认为自己可以同等于圣贤。在《雅典学院》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容貌拉斐尔用的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或者他徒弟)的肖像。人们由关注客体转为关注主体,认同自我,出现越来越多独立的自画像。丢勒一生有5张精彩的自画像,一百年后的伦勃朗画了100张自画像,再如库尔贝,安格尔,梵高等也都热衷于对自我的思考和表达。女画家弗里达作品中55%都是自画像,达到了自画像空前的巅峰。

    拉斐尔《雅典学院》

         

    弗里达自画像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浩瀚的人性解放?

            首先,基督教神学的破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基督教神学破产和很多历史原因有关:(1)十字军东征导致很多国家的产生,统治者统治能力降低;(2)十字军和阿拉伯的攻击,东罗马帝国覆灭,整个欧洲政治格局发生变化;(3)蒙古帝国入侵欧洲,带来黑死病,造成民众对宗教信仰的怀疑;(4)希腊罗马的复兴。东罗马帝国陷落后,东罗马和阿拉伯保存了大量希腊和罗马的思想、典籍和物件。因为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时把罗马的很多雕塑带到了西罗马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东罗马陷落后,大量的东罗马贵族逃亡到西罗马,把很多文化和雕塑也带过去了,希腊和罗马文化得到了复兴。

            其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的发展。高反光的镜子(用水银和锡箔制成)的出现能更清晰看到自己,这之前只能使用水面,铜镜和银镜看到自己模糊的样子。

            1434年,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墙上有一个镜子,说明已经当时镜子已经出口到尼德兰(荷兰)地区。100年后,提香作品里出现了和现代无异的镜子。同题材的还有委拉兹凯兹的《维纳斯》。

            再者,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东罗马帝国的工匠跑到威尼斯,那里体制好,重视贸易,玻璃工匠得以施展才艺,安捷诺布雷维亚生产出水晶玻璃,用于做眼镜,供给神学工作人员。当时古登堡印刷术产生后人们开始广泛阅读,对眼镜需求增多,眼镜的出现也让画家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和作品。

           

    提香作品里的现代镜子

            自画像普及带来的影响是给人们一种现代精神。在古代,人们没有自我,没有“我”这个主体,直到15-16世纪才广泛产生。从自画像的发展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对宗教认识的改变,是社会与历史的发展对自我主体思考的影响。摆脱中世纪对个体“集体无意识”状态,向更深刻的人类文明前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中海的浪潮之(一)角落里的自画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pg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