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乡下,体验了晚七点五十,从汉口驶来,经停东客站的和谐号。八十分钟的车程,方便、快捷、还准时,刷新了绿皮火车带来的恐惧。时代在进步,科技在更新,舒适的空间,带来了乘坐的愉悦;时速达200km以上,缩短了回家的路。
晚九点十分,夜幕下走出新建的高铁站,穿过门口的两列迎接队伍,广场上是一排排等候的各种车辆。站在车辆旁边,回头拍下夜色中灯火通明的候车厅,还有那些背着包、拉着行李箱的匆忙夜归人。
最后的喧嚣,将在列车驶出后归于平静。以后,这位于荒郊野外的站台,将成为新一代人梦想开始的起点站,也是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终点站。
一口价坐上一辆出租车,立即出发。不到一分钟就到了熟悉的河边,再一分钟后经过熟悉的转盘,后面的路就在车灯的光照下前行。师傅介绍着老街上正在新建一条道,后面通往其它乡镇的车会分流,可缓解老镇的堵车压力。经过荒废的百年老校,一条计划中的新路将直接连接到高铁站,修好后将提升出行速度。不过目前说的是没钱,还有现在荒废的安静校园,在对将来充满幻想的同时,忍不住对目前管理的几爷子一阵吐槽。如果眼光稍微长远一点,如果格局稍微大一点,目前的小镇将是另外一番热闹的场景。
闲聊中提醒师傅车速慢点,说明摄像头下去不远的路边停车,担心开过去还得返回来。十分钟后到达二姐家,二姐惊喜问:“不是说十点吗?这么快?”习惯性把时间预留充足,避免家人望,已经成为生活习惯。吃着二姐新煮的米饭,现炒的油菜、牛肉、萝卜汤,吃饱喝足,上床休息。
第二天一早起来,让姐夫一人先走,和二姐去街上一人吃了一碗鸡婆头(手工面)。现扯现煮的原味鸡婆头,在耙豌豆和骨头汤的浇头下,既有面粉的原香,又温暖身心。随后两人穿行在人群中,去市场买了卤牛肉、猪舌头等几份凉菜和新鲜牛肉,又去买了给老父亲烧五七的香烛纸钱和爆竹等,带着买好的物品,一人一座摩托车,回到出生长大的老家。
听二姐说,老母亲看到二姐一人时问:“老三、老五没回来啊?”如果真没回去,老母亲肯定会失望,看到回家了,一颗心踏实了。在家等候几位长辈到了后,大家一起把买来的物品拿到山上,在老父亲的坟前,一叠叠纸钱围城大圆圈,熊熊燃烧的火焰表达着老父亲的欣慰,满地红的爆竹纸,就像老父亲的盈盈笑脸。祭拜完毕回家,几辈人坐两桌,在酒菜中回味老父亲的一生,苦尽甘来,平安圆满。
下午在温暖的阳光下,嫂子、姐夫、老五三人陪着老母亲打麻将,二姐服务切水果,在输输赢赢中,一天时间过得好快。二姐热好饭菜,晚饭后又骑着姐夫的电瓶车去了二姐家。一天没看手机的人,打开手机查看拼车平台,没有找到合适的顺风车,又去12306,发现早上七点五十那趟车,不但时间合适,价格还非常优惠,粗略算算时间,来得及,立即下单订票。
一听说要走,姐夫和二姐立即去地里扯萝卜、砍莴笋、打着手电筒掐豌豆尖,还有已经腌制晾晒好的大头菜,给装了满满一袋子。
幻想了几种出发方式,请摩托车一早送,但时间不合适;骑姐夫电瓶车下去,姐夫再骑回来,太早太冷还是放弃;最好的办法还是乘坐公共交通,既便宜又方便,时间还绰绰有余。
提着姐夫和二姐满满的爱,到达东客站才早上九点十分。高铁出站,地铁直接进站,上班高峰期的二号线,过了人民公园,人稍微少点,有了座位。不想提着袋子转地铁,沿途就近转乘公交车,减少一次转乘,时间差不多。
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温暖阳光,耳朵里传来熟悉的站台播报外,还新添了一句:“铃停巴士,到站如需下车,请按铃示意。”转头前后左右看一遍,每个座位旁边都有一个红色醒目标识:STOP,在后车门上也贴了文字提醒,加上每到一个站的语音提示,关于“铃停巴士”已深刻印在脑海。
许久不坐公交车,以前的油气公交车,已经换为纯电公交车。为了让司机师傅专心开车,不用时刻关注车厢动态,还方便乘客下车。回到小镇,顺路取了孩子的快递,到家做中午饭,还合适得很。
想起给姐夫说的,早上起来出发,坐最早的的两趟车到达省城,睡懒觉的孩子们还没起床。吃了午饭喝喝茶逛逛省城,晚饭吃了再坐车回乡下,才夜间九点。还可以去县城吃个宵夜,回家美美地睡一觉。
科技改变生活,城乡一体化,距离不再是问题,许多想法正在悄悄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