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一口气读完李碧华的三本书《饺子》、《胭脂扣》、《生死桥》。
李碧华的文字像是一杯冰红酒,惹得你不住的去想要一饮而尽,冷艳,妖娆,还有些许猎奇之感。
抛开《饺子》的猎奇镜头不谈,对比《胭脂扣》和《生死桥》,情节性的塑造我更喜欢《生死桥》。志高、怀玉、丹丹,“先死后生,生不如死,死不如生”,这些谜团一个个牵着读者往前走,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窜出来一只“命运的黑猫”将占卜的蓍草打断,从此命盘乱作一团,随着时代的风波流散。
《生死桥》的故事发生在战乱时期的北平,虽然是战乱年代的故事,但战乱并没有给男女主人公带来生活的窘迫,和人生的艰难,有的只是情爱的艰难。读李碧华的文字倒没有如《骆驼祥子》的”沉重“,时代的烙印只是为男女情爱做得一幅”屏风“,远远地立在身后,烘托了男女情爱之美。战争没有影响爱情和命运,只有名利与浮华会遮蔽了书中男女主人公的眼眸。
李碧华的文字虽然是冷,但是不悲,像是一场冷色调的大戏,浓墨重彩咿咿呀呀的唱着,但你也知道,人物是假的,故事也是假的,正是这种虚假感,让你放心大胆的往下看,你知道自己无需受到心灵上的诘问,无需因为苦难而伤痛,无需为同情而揪心出无辜的眼泪。
情节设置的巧合,丹丹与志高和怀玉的重逢,占卜,人鬼,黑猫,怀玉的成名,段娉婷的青睐,甚至后来丹丹去上海再寻怀玉,因极肖”小满“,被金啸风的看重,这些种种情节设置的巧合都太不像真实的人生了,失真感让读者始终与文本隔着一层膜,可以放心大胆的看李碧华”编故事”,一边欣赏,一边感叹情节的奇巧,一边不用担心自己因情绪掉进文本而不可自拔。
命运的安排使人物悲怆感削减,真实的人生往往比书中的要艰难的多,哪有什么一战成名,哪有什么一见钟情,怀玉初登戏台,便获得了喝彩,赢得了观众缘,甚至到后面再颠簸上海舞台,也博得了观众的青睐和电影女明星的倾心,一个小人物一路顺风顺水的往上走,最后还能那么一战上海大拿“金啸风”,这种情节太过顺利了,以至于后来的安排“生不如死”,对应的蓍草占卜,我的感受反而没有那么深刻,最后怀玉被弄瞎了一双眼眸,因为娉婷的爱,但这来的反而不如《胭脂扣》的“十二少”命运颠簸带来的震撼。“十二少”陈振邦一样从一个潇洒风流、一掷千金的贵公子变成因抽食鸦片偷钱被登报审判的“老乞丐”,一生孤苦无依,被鸦片控制,甚至连“如花”的殉情也带着算计。
李碧华还是太偏爱怀玉了,他喜欢的女人喜欢她,他抛弃了之后再爱上的女人依旧爱他,怀玉的一双眼,丹丹用了命来还,最后只见那怀玉是牵着美人娉婷的手,一路往江南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