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上完晚自习,值完班,和我家老大一起回家。在路上,我和老大谈起昨天早上买早餐的事情。我真的想用自己的真实行动一次次去惊艳我家孩子。但我知道,这需要时间,更需要行动。
那天早上,我带孩子来到了早餐点,他不说话。于是我首先发问:你吃什么包子,肉包子还是素包子?他想了一下:肉包子吧。“那你吃大葱肉,还是韭菜肉?”“嗯,大葱肉的吧。”“那你喝什么?”“喝豆浆吧。”就这样,我一问,他一答,我们买下了早餐。我突然想到晴方老师的话,也许孩子真的不知道呢?于是我想告诉孩子在外面,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主动一些。我开口了:如果下次再买饭的时候,你可以再主动一些。你可以直接告诉我,或者阿姨,你要大葱肉的包子,要一杯豆浆的,不用我一问一答。你应该有更多的主动性。知道了吗?孩子:嗯。后来,我们便没再说话,到了学校。这个过程中,我还是能感受到我给孩子的压迫感。
那天晚上,在路上,我再次想到早上买早餐与孩子的对话,我看到自己的感受。感觉我自己的话里,在所谓的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中,语气里有不耐烦,有点生气,有点不满,也有点担心。于是我问他:你觉得在买早餐后,妈妈告诉你的那些是在批评你,还是在告诉你一件事呢?孩子(思考一会):我觉得那是在批评我,我觉得我又做错事了。我一听,心里也是有点不舒服的。(我分明是在告诉你该怎么做多一点,你怎么就认为我在批评你呢?当然,虽然我知道语气有点硬,但是我还是不希望孩子有这样的感觉。)我看见自己的情绪,稍做等待后,我说:“我承认,说那些话的时候,我本来是想告诉你该怎么做。但是话里带着期盼,带着担心,和不耐烦。因为妈妈一直想让你成为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当然那个优秀是我自己认为的,也是大众眼里的优秀吧。但那应该是我的判断,不是你的原因。而我年近四十,又无法同理到当下的你。对你是刻薄的,挑剔的......那你觉得妈妈怎么说,才会让你觉得不是在说你呢?”儿子沉默半天后,说:“嗯,我也不知道。”我想可能自己问的孩子没有听懂,或许是我说的太成人化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不理解的。于是我又说:那你如何判断你的行为是对是错呢?是以妈妈的情绪来判断吗?妈妈高兴的时候,你就觉得是对的,妈妈不高兴的时候,你就是错的?孩子:对呀,妈妈,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好像明白了。我听到孩子说明白了,我可能感觉到自己问对了,于是又涨识了,话又多了起来。我说:“对呀,你不能以妈妈的情绪来判断对错,妈妈生气那是妈妈的事情,那不是你的问题。我记得和你说过这个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但那是别人的,不是你的。如果妈妈再有这样的话语,你要记得告诉自己"那是妈妈的判断标准,不是我的。那是妈妈的情绪,与我无关"......
他使劲地“嗯”了一起,我虽然看不到孩子的脸,但是我真的希望我能给他力量。我也知道,这需要时间,需要我的实践、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