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通电话,又谈到了弟弟的成绩,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母亲与我讨论了,弟弟的成绩已经成了她的心腹大患,年近五十的母亲日日辛劳,照顾家里家外,上下老少,已是着实不易,这件事情又使她焦头烂额。
弟弟刚上一年级,懂事晚,因为母亲日日精心照料,不到七岁体重直奔90斤,而且依赖性极强,自打一年级开学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老师把母亲请到学校会谈了,母亲和我抱怨不知如何是好,我只告诉她别着急,现在还早,再等等看。
作为一个即将要步入教育岗位的教师,关于新时期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基础教育问题的确值得我去思考。对于不到十岁的孩子们来说究竟成绩有多重要?为什么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们取得高分,拿到好成绩才算是学会,不辜负父母期待,老师热情,如果没有达到就是大逆不道,有悖于国家需要,就是庸才蠢材,未来一无是处,既不会有老师喜欢,父母也会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这究竟是教育的悲哀,还是学生的悲凉。
母亲反映弟弟并不是不会,只不过不想写到卷子上,或者说注意力达不到那么长久,写了几道题以后就不会有耐心仔细写清楚了。我想既然他会为什么还要在意那一张考试卷子的结果,我们的教育最后呈现出来的方式自然是应用、创新,又不是照本宣科、照搬照抄,只要那一张卷子达到100分就万事大吉,这不是我们要的教育,也不是我们要培养的人才。
因为师范类,实习过程中也有接触一些孩子,他们对于学习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概念,他们的学习仅仅是因为不学习没有别的事要做才会去学校,主要是度日子,而他们的父母对于他们也是无可奈何。我很想弄清楚到底源头在哪里,要知道,刚一入学,学习这件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应该是新事物,虽然之前有习得期,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段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学习”,如果在这时用某些方法循循善诱,应该不会有所抵触,那到底为什么就有了这种抵制情绪呢,原因在哪里呢,我想最主要的应该还是开始的学习概念的灌输,老师们强调的成绩而非实践,学生们对于学习成绩的高低没有概念,有些学生理解能力不足,或者说年龄小能力有限,很容易就被落下,老师对于这部分学生关注度也很容易减弱,后期随着知识的叠加,他们的基础不牢,后面的工程更是摇摇欲坠,难以建起高楼大厦,于是不知在何时起就崩塌倒地,粉身碎骨了。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如何接受成绩决定学习成果这一事实,但我仍然记得那一年考试之前奶奶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如果你考了双百分我给你买烤鸡吃。或许我们就是在这种循循诱导下逐渐走进了所谓的学习,自此成绩俨然成为了学生们的一切的准则,如果你成绩好,老师自然重视你,父母自然纵容你,外人自然夸奖你,你几乎能得到一切,于是,我们都学乖了。
新时期教育改革仍在进行,不知道新时期的教育对于这种情况的改观重视情况,也不知道教育专家对此又有了多少讨论,做了多少努力,但是我只想呼吁,请救一救孩子,他们只是孩子,自然应该保持孩子应该有的童真与自然,请不要用我们的眼光去束缚他们,用我们重视的成绩扼杀他们,他们需要时间,他们需要空间,需要我们的尊重。
我只想说,孩子,慢慢来,待到山花烂漫之时,他自盛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