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周,对写作以及一些热点事物没有太多的关注也没有深入的思考,所以没办法写出很热的文章,那就如童语班长说的,先放下标准,从记录生活开始先完成再去完善……
最近一周更多的是对自我心里的探索,所以订阅了武志红老师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专栏,同时也买了很多相关的心理学的书籍!
我很庆幸自己还有这种遇到问题就一定要去解决的“冲动”,所以才让我有了跟心里学的结缘!也非常的感恩在我开启这条道路的时候就找对了人找对了方向,武志红老师由浅入深的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心理学完全的门外汉听的如痴如醉,一点都不觉得晦涩和难懂!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我更是把自己当成一个鲜活的案例,不断的去分析拆解自己,不断去搞懂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尤其是听完关于转折期选择这一章后,更是为我前一段时间一直纠结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答案……我当时并不知道我是依据一个什么样的模型来选择的,依据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我完全不清楚,但我庆幸我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我庆幸我迈出了成就自我的第一步——我在用自己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当然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清楚了什么是经济选择什么是心理选择?
经济选择就是我们用经济学的模式来思考该怎么选择?比如,我们会考虑风险、收益、机会、成本,各种利弊得失。这种决策方式,它有两个弊端。第一个弊端就是谁也没有足够的信息来预测未来。第二个弊端就是在这样的模型当中,其实你并没有做什么样的选择。
另一种思路就是心理选择。在这种选择模型里,我们不再问将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的选择本身。
同时也知道了选择的两个原则
选择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知道我们所做的到底是经济性选择还是心理性选择?
选择的第二个原则:是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
因为选择的真正的含义是要用承担选择的后果来体现的。
这也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自我的形成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