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大家族都有自家的而且明确的家训,有时候我就在想穷人家就没有家训了吗?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只是有的形成了文字,有的是以身作则,当然前者大多情况下也包含后者。
清代人写的《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祸也小。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这个《治家格言》大家可能听过,它曾当做光绪皇帝的亲爹:醇亲王奕譞家的治家格言。
汉代名臣刘向给儿子刘歆写《戒子歆书》,告诫儿子“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要做到“恐惧敬事”,不要忘记,“吊者在门,贺者在闾。” 宋代黄庭坚曾作《家戒》,“以为吾族之鉴”,因为他曾亲见“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已呈败象,又越数年,已是明日黄花,门庭破落。这大概就是“富不过三代”的民间谚语之意吧。
《三字经》里的“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以前以为就是子女不好好读书是父辈过错的意思。现在认真读过,感觉别有深意。
或许,还应包括子女长大后没有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等,父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