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合一”: 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
概念: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和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在网络软件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阶段一:1969年美国建立的第一个ARPANET网络
阶段二:三级结构网络阶段(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
阶段三:ISP结构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入网用户均能享受到网络中各个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也是最重要
的功能。
(3)提高性能:每一台计算机都可通过网络互相成为后备机
(4)分布式处理:通过算法将大型的综合问题交给不同的计算机同时处理,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合理选择网络资源。
(5):负载均衡:任务过重交给其他空闲的计算机
四: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边缘部分:由连接在网络上的各个主机组成,主要是进行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网络和连接在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
主机A与主机B通信,实际上指的是主机A的程序与主机B的程序进行通信
五: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
2.带宽
3.吞吐量
4.时延
5.时延带宽积
6.信道利用率
六: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时间)
OSI网络体系结构(从下到上)
- 物理层:提供传输物理媒介(比特)
-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主要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成帧、流量控制、数据检错、重发(帧)
- 网络层:主机到主机 为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进行路由转发、包括拥塞控制、网际互联(包)
- 传输层:端到端的层次。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进行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同时也包括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段)
-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撤销进程间的会话
-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进行变换,保证一个主机能被另外一个主机在表示层上能被理解
-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访问供网络服务的接口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 网络接口层
- 网际成
- 传输层
- 应用层
七:物理层详解
<一> 物理层功能
- 机械特性
- 电气特性
- 功能特性
- 过程特性
PC机-(数字信号)->调制解调器-(模拟信号)->公用电话网-(模拟信号)->调制解调器-(数字信号)->PC机
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终点
<二>编码技术
信号编码:将二进制信息转化成计算机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编码技术: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特斯特编码(电压变化)
<三>通信方式
-
单向(单工)通信 : 单向
-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 双向但不能同时
-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 双向可同时
-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即数字信号
-
频带信号:频带传输是指在网络中远程通信时将数字信号转为模拟音频信号,经过传送到接受方再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四>信号传输
-
波特率
-
比特率
-
带宽
-
码元
-
奈奎斯特定理:W的带宽,能承受的最大码元(信号)速率为2W,如果每个信号的状态码为W,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2Wlog2 W (bps)
-
香农定理:当信噪比或者带宽接近无限时,最大传输速率可以无穷大。
<五>信道复用技术
-
信号频段
-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
波分多路复用技术
<六>传输介质
- 导引型
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100Base-2) 粗同轴电缆(100Base-5)
双绞线:100Base-T
光纤:100Base-F
- 非导引型
无线传播
<七>传输设备及技术
-
中继器:对接受信号进行再生和发送
-
集线器:
-
ADSL技术:将高频段的电网留给用户上网
-
HFC技术:对CATV(树形拓扑的同轴电缆网络、频分复用、单向传输)进行改造,
-FTTx技术:光纤到.....
七:数据链路层详解
<一>功能
-
链路管路功能:在数据通信前,在物理线路上对数据链路进行建立、拆除、分离
-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
封装成帧
-
数据的差错检测、重发:向后纠错(发送发重发);向前纠错(接收方修改错误)
-
流量控制:控制发送的速度,且数据帧不宜过长。滑动窗口协议
-
物理地址寻址
-
透明传输
<二>检错编码:水平/垂直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编码
纠错编码:海明码;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设备>
-
硬件地址:唯一不变的,不能修改
-
网络适配器(网卡、网络接口卡):连接计算机和传输介质的接口
-
网桥(桥接器):连接两个相同协议的局域网设备
-
交换机:多端口的网桥。本身维护一个路由表,根据MAC帧查找对应的端口号,将数据帧转发
<八>:网络层详解
网络层的作用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
1.两种服务:
-
面向连接的服务
-
无连接的服务
2.路由选择: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选择一条最优的网络路径来进行传输,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3.最大努力交付:对传输的数据不进行校验,传输的数据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或者失序。
(二)网络层的协议
-
地址解析协议(ARP):根据IP地址来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协议。主机发送包含目标IP的一个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中所有的主机,用来接收返回信息。将收到的目标IP和目标物理地址存入本机的ARP缓存中并保留一段时间,再次发送时,直接查ARP缓存表
-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根据物理地址,从网关获取对应的IP地址
-
ICMP(网络控制报文协议):传递控制信息;请求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控制消息;虽然不传送数据,但是也很追踪要
-
IGMP(网络管理协议):向相邻的路由器报告组员信息。
(三):IP地址
二级IP : 网络号 + 主机号
三级IP: 网络号 + 子网号 + 主机号
分类:
A类: 1 ~ 126
B类: 128 ~191
C类: 192 ~ 223
D类: 223~239
E类:240——255
主机号全为0 的,代表网络号;
主机号全为1的,代表本网广播
32位全为1的,代表全网广播地址
127的地址属于本机回环地址
DHCP获取失败,返回169.254.。。。
有效的主号号应该去掉全为0的或者全为1的,出去网络号和广播号
子网划分题目。。。。。
(四)路由器
路由器是通信子网中的核心设备,主要连接局域网、广域网。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最佳路由,以最佳路径发送数据。
功能:
1.网络连接
2.路由寻址
3.数据转发
4.网络管理
5.隔绝广播域
路由协议:
-
RIP内部网络协议
-
OSPF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
BGP路由协议
九:运输层
TCP:
面向连接,字节流,可靠的传输。拥塞控制
三次握手协议
发送 SYN = 1 seq = x
返回 ack = x+1 ,seq = y,SYN = 1;ACK =1
发送 ack = y+ 1,seq = x+1,ACK = 1
UDP:
面向报文,不可靠的传输
十: 应用层
1.服务模式:C/S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2.DNS域名解析服务
3.万维网WWW服务
4.FTP文件传输服务
5.Email电子邮件服务:POP3 SMTP
6.telent远程登录服务
十一:信息安全
完整性(攻击的最终目的)、保密性、不可否认性
可用性、可控性
信息加密
防火墙
物理层: 中继器;集线器(多端口的中继器)
数据链路层:网卡;(以太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网桥
网络层:三层交换机;路由器
网络层以上:网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