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淺談馬拉松 - 入門須知

淺談馬拉松 - 入門須知

作者: 博愛座的老臘肉 | 来源:发表于2022-10-16 16:10 被阅读0次

    由於悉尼馬拉松主委會,做一個很大幅度的折扣,所以有很多人在這個時間,很踴躍地報名了全馬。

    參加馬拉松的人多了,固然是好事。但是問題也來了,很多對全馬沒有任何概念、沒有跑過全馬的朋友,都報名了。這是一個危機,是一個會對朋友們身體造成傷害的危機,我覺得有必要在這裡說一下,全馬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我用問答形式,來讓各位有更多理解,如果同學們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畢竟我也無法全面照顧到所有人的疑問。

    同時,我深深明白,如果胡言亂語可能會誤人一輩子的,所以如果文章內有出現謬誤,敬請各位指正。

    1,全馬的距離是多少?

    其實全馬這個名詞是相對的,相對於半程馬拉松,所以我們應該稱呼“全馬”為應有的名字“馬拉松”。

    馬拉松的比賽距離為42.195公里,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字,但是你真的有距離的概念嗎?

    這個距離大概就是由Harbour Bridge跑到Palm Beach,或者略少於由Town Hall跑到Parramatta來回。

    然而這個距離,你是一直不停跑,直至終點。

    2,我能跑得完嗎?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曾經說過:“這就像你考試一樣,除非你生病了、受傷了,試一定會考完的。成績好不好,那就是你準備得好不好了。”

    這篇文章是針對已經在準備的人。在這裡,我會說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你是否會因為覺得訓練太過辛苦而放棄,也不知道你會不會在訓練期間受傷,更不知道你到明年會否已經忘了你報了全馬?

    馬拉松畢竟不是一個即興的活動,像5公里那樣說跑完就跑完。你必須要用一個嚴肅的態度去看待它。無論在訓練上、概念上都應該透徹地去了解它。

    3,全馬是個極限活動嗎?

    理論上可以說是。但是也不能算是,因為人類是沒有極限的。

    而我的觀念是,訓練有素的,這根本不是一個極限;沒有訓練的,那是一種作死的行為。所以根本不存在極不極限的問題。

    4,全馬不是2個半馬,或者4個十公里加起來。

    假如你十公里可以跑到50分鐘,又或者半馬你跑了1小時45分,那馬拉松應該就3小時30分了吧?我手錶也是這麼估計的呀!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馬拉松有一句話是這樣的:“馬拉松的起點在33公里處。” 就是說前面無論你跑得如何,33公里後才見真章。

    人體是有局限性的,正常來說跑步在30至36公里時,體力基本上就會耗盡了,就會有“撞牆” 的情況,當然我們可以不斷練習,增加距離去令到身體適應。

    另外馬拉松的體能消耗比半馬或十公里要多很多,所以體能上要合理分配,速度就不可能按十公里或半馬來跑,那麼時間上自然不可能純粹地把兩個半馬,或者四個十公里加起來了。

    5,什麼是撞牆?

    撞牆其實是一個叫做崩潰點的東西。專家們研究出一套關於崩潰點的理論,跑者在跑了一段路程之後,體力完全透支,就會突然慢下來,甚至完全沒有意志再跑。這就是崩潰點了。

    在馬拉松比賽中,“崩潰點”亦被稱為“撞牆”,很多跑者撞牆時會棄權,即使繼續支撐,速度亦會大幅下降。

    崩潰點可以來得十分突然,它和普通的疲倦完全不同。撞牆的點是由每週所練的里數決定,把賽前兩個月的訓練里數總和,除以60,就可以計出每日的平均里數。把這個平均數乘三就是崩潰點。我舉個例子,比賽前兩個月的累跑距離為1008公里,即平均每週每天跑16.8公里,撞牆的崩潰點就在50公里處,足夠應付跑42公里的路程。

    反過來說,就是最後2個月週跑量在98公里,跑馬就不會撞牆。當然就算沒這個跑量,也不一定會撞牆,因為這跟你比賽時的強度有關。

    6,跑步受傷的原因

    長跑的受傷多數屬於勞損,也就是由於過度使用所致。任何的身體解剖結構異常(如足弓過高或過低、左右兩腿長短不一)、技術錯誤和訓練計劃編排失誤(訓練不足或訓練強度過大),都會增加跑步受傷的機會。另外跑姿不正確也是受傷的主因。

    主要受傷的地方,有的是膝蓋、有的是肌肉拉傷、有的是腰傷、有的是背傷,也有人是摔傷,仆街了。當然也有其他的,但較少。也有一些是跑步可能誘發身體的毛病,如心臟病 、哮喘等。

    首先說說膝傷,大部分原因是由跑姿不正確或者過重而造成。肌肉拉傷、腰傷、背傷主要是訓練過度,勞損等問題。摔傷主要是跑步時體力透支,失平衡造成,當然也可能是眼瞎,看不見摔的。

    7,如何練習才能不受傷?

    練習方法有很多種,作為老司機,我希望大家可以達到無傷完賽,身體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

    如何無傷是一條重要的課題。無傷是目標,沒有人能說怎麼練不受傷,我只能說是最大程度避免受傷。例如:1,不瞎練、麻目練。訓練是有針對性的,LSD就是按有氧心率,只以心率作準則,不求速度。2,高強度必須控制在個人能力以內。3,和教練如實反饋身體反應,疲勞度,讓教練可針對性地調整課表。4,切實執行課表,注意細節。5,有傷必須立即停止練習。

    不管我們如何避免受傷,受傷總是會有機會出現的。所以我們要正面看待受傷,盡量控制它的出現,或將受傷控制在最輕微的情況。受傷了,務必立即找專業人士或看醫生。

    8,你的全馬目標是什麼?

    是完賽? 還是定了目標成績?如果只求完賽的話,那訓練方法就比較簡單,只需要不斷去累積訓練距離就可以了。因為不求速度,那麼只需要按照有氧心率去跑就行。若是有目標成績,那便必須要完整制定訓練計劃,並嚴格執行。

    9,如何訓練?

    馬拉松不同於其他距離,必須以有氧為基礎。

    在馬拉松有個說法是“欲快先長,欲長先慢。” 這看起來是非常不合邏輯的,但是練習的方法卻真是這樣,我慢慢道來:

    我們的肌肉有紅肌白肌之分。紅肌,又稱慢縮肌,主要是以氧氣作為能量來源,此肌肉的特性是具有抗疲勞性,負責低強度的訓練,因此有氧運動即是由紅肌所主導。馬拉松選手的紅肌比例較高,使得選手們在長跑的過程中肌肉不易感到疲乏,而能長時間進行慢跑。白肌,又稱快縮肌,其能量來源是肝醣與ATP(三磷酸腺苷)而非氧氣,當肝醣分解後將能量傳遞給肌肉時,也一併伴隨乳酸產生,使得肌肉感到痠痛與疲勞。這類型的肌肉特性為瞬間的爆發力強、力量大,但容易疲乏。

    紅肌與白肌的比例,由基因決定,因此擅長耐力還是爆發力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確定,較難靠後天的訓練來改變比例,且不同肌肉中的紅白肌數量也不相同。不過雖然無法改變紅白肌的比例,但我們可以藉由鍛鍊來加強肌肉強度。馬拉松是個長距離運動,必須以有氧為基礎,所以要鍛鍊紅肌。訓練時是以提高有氧能力為優先,然後再提升速度。

    我用車的概念來說,試想一下馬拉松就是一場超長途的拉力賽,你要研發一輛低耗油量的車,再去提升速度;還是研發一輛高速度的車,再去降低耗油?所以之前說的,”欲快先長,欲長先慢”,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每個人的實際能力都不盡相同,因此此處無法提供一個實際的訓練計劃。跑友們如果有興趣針對自己的能力提升,可以找教練或者資深跑友討論,製訂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案和訓練計劃。

    10,對於馬拉松,我還有什麼要注意的?

    1,本身或家族成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士,開始跑步訓練計劃前應先作身體檢查。

    2,身體不適或受傷請立即找專業人士或看醫生。

    3,避免飽餐後立刻進行訓練。

    4,跑步不單只是跑步,記得要WARM UP和COOL DOWN!!!

    11,這是我個人對於剛開始跑步不久的朋友的建議:

    1,先追求喜歡跑步,而不是追求速度。只要跑到一身大汗,就算是龜速也高興。

    2,先看和設定簡單數據,例如我今天跑5公里或半小時,一周累跑三次。

    3,在於對跑步的指標和名詞,未有全面的概念,請先多了解,不要以片面的概念就誇誇其談,或者付諸實行,那叫瞎扯蛋。

    4,對於一些知識的不理解,應該要多問問,可以問一些老司機或在群內提出,而不是胡亂上網查資料,畢竟你查到的資料,你自己也不知道是對是錯。

    5,初階入門馬拉松的跑者,應多以有氧基礎的跑步為主,而不是追求速度和心律。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未學走、先學跑”。

    6,看理論先不要套用在自己身上,畢竟你懂得不全面,了解多了再和老司機一起討論訓練方案。不要胡亂相信網上的訓練計劃,因為這些計畫並不知道你的能力。建議大家看看一本叫做《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的書,了解一下。

    7,裝備先緩一緩,咱沒馬老師那麼高富帥,有些錢真沒必要花。有錢裝逼無所謂。但955,心率帶這些等你到一定程度,想再進步要科學訓練時才買也不遲。

    8,不要以配速和心率,作為對別人的快慢或者能力的指標,因為這些都是因人而異。我舉例:一個18歲的小伙子心跳去到190,那不算什麼,但是一個五十歲的人170已經是洪荒之力了。

    9,一個人跑,怎麼容易怎麼地來。就是單純的跑步,家附近的大草地,附近的路就是最好的訓練場所。也可以午飯時間在公司附近跑,也可以跑步上下班。群跑,能讓你容易堅持下來。

    10,去愛上跑步,讓跑步給你激情。

    第1和第10的建議不是一樣的嗎?是一樣,是提醒你不要忘了跑步是為了什麼。

    共勉之。

    老臘肉

    *歡迎轉發,予有需要的人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淺談馬拉松 - 入門須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ul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