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经历里,有没有一件你认为是成功的,能让自己骄傲的事情?这是一个好问题,能够辅助判断这个人有没有成事的经验。所以,现在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也会问到。但很多求职者的回答搞混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做了一件事和做成一件的事是有区别的。
做了并不等于做成。很多求职者只会讲自己做了什么,但完全不知道自己做的东西会产生什么效果。在职场里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并不容易。往小了说,你做出了某些功能,提升了用户效率,为公司带来了营收的增长。往大了说,你带领团队做成了一个产品,让公司赚了很多钱。其实公司并不关心你做了什么,因为公司招人是解决问题的。只有做成了什么才能证明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成一件事的标准回答,应该是我做了什么事,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所以我觉得做成了。只有客观的事实才能佐证这件事是不是被做成了。
第二件事情:一件事情做成,说的是全局,而不是局部。
团队协作的项目,由于岗位的性质不同,大多数人只是参与者。参与者做的永远只是局部中的一小块,所以很多人只会讲自己做的那一块。面试官如果多问一些其他业务功能,很多求职者就回答不上来。
如果我们从成事的角度来看,如果产品整体效果不好,而你想表明自己做的那块很好,这说服力就弱了。
好问题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答案。很多时候就算你什么事都做得很好,事也不一定能成。成事是需要有一点运气的。
那如何判断一个人具有成事的潜力呢?
我觉得一个人做事是不是具有“内在动机”会是一个判断标准。什么叫内在动机?就是指这个人工作是自我驱动的,而不是受外部因素驱动的。
自我驱动的人,遇到问题,他会主动去想办法解决。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也会主动给自己找事做。因为在他看来,工作的目的是成长。而外部因素驱动的人,则更多是等着别人安排事情做。
自我驱动的人,不会排斥变化,反而认为只有变化才会成长。反之,外部因素驱动的人,则喜欢确定性,不喜欢变化。内驱是成事的基础。
我最近看到一个讨论:”一个设计师说自己家产品经理的原型一直变,导致自己每次改好的效果图又要跟着改。为此很苦恼。“
我自己是产品经理,所以我知道,这种原型变更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变化是为了产品做得更好。当然这并不是说产品经理没问题,他也依然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只不过,我们能短时间内能改变他人吗?不能。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如果我是这位设计师,我要想的是,为什么我在做效果图的时候没想到这种变化?设计师要懂业务吗?这个跟程序员要懂业务一样是一个已经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那就是要。
不懂得打开自己认知边界的人,是很难做成一件事情的。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池老师(墨问西东创始人)对做成一件事的看法:
有时候人们焦虑是因为我们想同时做太多事情,以至于一件事都没做成,这时候,你可以试着先做成一件事。书读不完,先读完一本试试。专栏买的太多,先把一门学完学好。编程语言太多,先掌握一门试试。没有成功案例,先努力让手头的产品成功了。很多人一辈子一事无成,焦虑了一辈子。但凡做成了一件事,就会缓解绝大部分焦虑情绪,你也会更自信。
做成一件事,就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