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654503/3142d25a985db62d.jpg)
导语:保险里,各险种都有非常明确的功能指向,好比我们去买衣服、买鞋子、买帽子,衣服是穿在身上的,鞋子是穿在脚上的,帽子是戴在头上的,我们不会将帽子戴在脚上,鞋子穿在身上哦。保险产品也一样,寿险、重疾、意外、医疗、年金险都各司其职。
以下是一则来自某知名论坛的提问:
问题:微信上卖的重疾险能买吗?
担忧:看到微信上很多平台都在卖保险,最近想买一款重疾险,但是,从网上买的保险,理赔有人管吗?如果要理赔的话没熟人,好像理赔起来很麻烦的感觉,熟人的话感觉理赔好像会方便很多。
这问题很常见,不就是“我想买份重疾险,你看这个产品怎么样?「后续服务」靠谱吗?”
首先,微信上的重疾险靠谱吗?
靠谱。
微信上重疾险背后也是保险公司在承保,微信就是一个销售平台,如果觉得担忧,长期险或者寿险公司出的短期险可以上保监会官网查看其备案信息,财产险公司出的短期险,可以上保险公司官网查看,检验真假。
保监会产品备案检验途径:
![](https://img.haomeiwen.com/i9654503/7addfc530976af11.png)
买保险售后服务最重要?
其次,很多人常见的误区,买保险售后服务最重要,觉得有个熟人好办事,然而保险合同是法律契约,一切都是按照合同条款走,符合合同约定的,赔;合同约定外的不赔。出险之后,现在几乎每家公司都是如下流程办事:
规定时间内报案申请理赔
按保险公司要求提交资料
等待理赔结果,成功与否?
第1、2点 会因为业务员是熟人而跳过吗?不会,一样要报案,提交齐全资料。
第3点 理赔结果不成功,业务员可以申诉,但是效果如何?不知道, 再说如果是主体公司的业务员,本身代表的是保险公司的利益,话语权本身就弱。
再者为什么会导致理赔结果不成功?
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
买错产品
没有遵循诚信原则做好如实告知
资料提交不齐全
合同已经失效
前2个属于售前---投保规划得当?投保流程是否合规
后2个属于售后---保单跟踪,保单出险服务
查阅非常多的纠纷案例,绝大部分是由于前2个导致理赔不成功,也就是说售后很重要,但售前更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9654503/f097d0a20b0b1f3e.jpg)
最关键的是,买保险,只是挑选产品那么简单吗?
未必!
产品靠谱,产品优质,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的产品。
比如我们一开头说的,在微信上面买重疾险?其实在客户看来靠谱很重要,然而,事实上合适更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最合适的产品(比如重疾险)?
首先,作为消费者,需要理清楚以下几点:
为什么想要买重疾险?
是想通过购买重疾险解决家庭的什么担忧?
或者说,买了重疾险能给家庭带来什么「好处」?
前面说过,每种保险都有非常明确的功能指向,保险不是商品的买卖,而是解决我们家庭风险的金融工具,也不是一种装饰品,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它应该是在出现风险的时候可以解决我们问题的工具,而不只是名义上满足我们心里慰藉的数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9654503/b4951e8f8cef6e83.jpg)
买保险真的不仅仅是选择产品那么简单!
举个栗子
以下是来自某网友的咨询:
网友:你好,看过你的博客,很专业。想买份重疾险,你这边有什么好推荐吗?
小编:我可以请问,为什么想要买重疾险?主要是想通过重疾险解决什么担忧吗?
网友:说不清,就是看到身边很多人买,觉得应该买一份,买着安心,怕万一生病,没钱治疗。
小编:嗯只要是怕没钱治疗对吗?那么觉得需要买多少保额?保多久?......比较安心呢?
网友:这些真没有怎么想过,我看身边的人都是买三五十万,有保一年的,有保30年,也有保终身的,买保险好像很麻烦~
小编:事实上,买保险需要规划,很多人将重疾险作为转移治疗费用的工具,其实不是,重疾险另有用途.....
网友:啊不是吗?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就如上述的网友,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买重疾险,是否有必要买?是要买多少保额?保多久的?看到大家买也想跟风买,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就比如开篇的例子,微信上的重疾险可以买吗?背后的忧虑其实一样。
.........(中间省略部分沟通内容,主要是关于重疾险的功能与作用,可以请参考文章重疾险「源」来如此)带你走进重疾险【一】:重疾险「源」来如此!你知道吗?
小编:所以,你是想只买重疾险,对吗?或者有没有考虑做整个家庭的规划?单买重疾险,或者单为某个家庭成员比如小孩购买保险,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家庭保费支出比例不够协调。
网友:嗯这么说也有道理,做家庭整体规划吧。
小编:那么我可能需要先了解下你的家庭情况,可以大概说下吗?比如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支出或收入、是否有房贷车贷?父母需要赡养吗?
网友:我和我老婆都是32岁,有社保,大宝5岁、小宝9个月,两个人都是公司部门主管,年收入合计30万左右,父母暂不需要我们赡养,有房贷,目前还有本利和还有150万,还需要交25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9654503/06e7c04b6c4f9c7f.jpg)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一开始网友只是想要为某一家庭成员买保险,但是经沟通,觉得需要做家庭规划。
家庭情况:典型的四口之家,夫妻都是家庭支柱,有房贷,小孩还小。
需要考虑的家庭责任:
抚养小孩长大成人
将房贷还清
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哪类风险会导致这两件事无法顺利进行?重大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和上帝喝咖啡?
是的,这些都是风险因素,但最大的风险是因为这些重大事故而导致收入降低或者完全中断,说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
只要你的家庭
都依赖你的这份收入
你的这份收入就要确保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中断!
![](https://img.haomeiwen.com/i9654503/ed5d588e17448105.png)
以上属于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
识别了风险的性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风险缺口的测算
如何计算?即怎么买、买多少的问题。
保险额度需要跟我们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相匹配,就叫合适,不然,买多了---浪费,买少了---缺陷。
当然,我们没法做到百分之百精准,因为我们的家庭经济、家庭责任都在变化,只能说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尽量规划足以抵御风险的额度,将来家庭情况变化,保险业也要随着动态做调整。
就刚刚网友的家庭情况,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就是所要覆盖的风险缺口所在。
小孩成长:通常情况下,首先先考虑小孩经济独立的年龄,在大陆一般大学毕业后,22周岁岁左右,再者,考虑期间小孩的教育费用➕生活费用。大宝5岁,剩余17年,小宝算1岁,还有21年。
所需的费用=大宝17年的教育以及生活费用➕小宝21年的教育以及生活费用
两个相加结果便是小孩成长需要解决的额度,保险期限至少也要22年。至于额度多少,根据网友自己的说法,大宝100万,小宝120万。
(每个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地域也有影响,数字仅作参考,具体额度测算请根据自身需求)
房贷:跟上面测算相似,额度为房贷本利和150万,保险期限为房贷的剩余还贷时间,即25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9654503/e9178c0cf9c86280.jpg)
大家看,我们说到这里,并没有设计任何一款具体产品,而规划还没有结束,还需要考虑其他的问题,比如单位福利、收入稳定程度、家庭资产分布、其他资产/负债、地域、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对保险公司的喜好、对产品的喜好、保单架构如何安排.....
当上面的问题都一一搞清楚了,这个时候才开始设计方案。
有次跟团队前辈聊天,他说:你以为买保险很简单,事实上买保险跟盖房子很像,不简单。很有道理,分享给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9654503/fad064f7a3451813.png)
我们盖房子,首先要做的事,画图设计、然后是打地基,房子架构期间,还要考虑将来家庭成员,是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要不要留一间房为客房,将来父母要不要一起住(需要照顾)?房子架构完成,才考虑内部装修、家具款式要用什么品牌。
买保险难道不是这样吗?首先要完成整个家庭的规划,期间考虑家庭结构、几口之家,家庭责任、小孩抚养、老人赡养,有无负债?家庭结构完成后,才能谈细枝末节的事情:比如具体要用什么产品匹配、匹配多少额度、用哪个公司的产品,一家买齐还是多家组合等等。即使到了选择产品选择公司的环节,还要考虑公司的服务、运营水平、产品的性价比(不止价格,还有疾病定义、疾病种类等条款细节)。
以上从整体规划的思路说明,网络上(微信也属于其一)未必适合所有人,具体还要看自身需求。
具体到产品匹配实操,跟人有关!
接下来,从具体实务操作方面谈,互联网上的重疾险未必适合所有人。
众所周知的事,互联网上的重疾险
第一:绝不部分只接受健康体,不接受非标体。
一旦身体有些毛病,线上重疾基本买不了,要么过要么不过。支持智能核保的产品少,而且作用不大,支持线下核保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对于年过中年的家庭支柱们来说,身体没点毛病是件高要求的事。
第二:买保险,具体到个人,也是有所不同。
1、年龄不同,考虑的要点不同:比如30岁的人和3岁小孩买的,需要考虑的点不同,两者除了优先考虑杠杆外,小孩子还需要考虑产品是否包含有高发少儿重疾、特定疾病是否有额外赔付?而30岁大人可能要考虑的事健康状况是否能过?哪家宽松些?
2、性别不同,考虑的要点也不同:比如同为30岁的夫妻,一个人买和夫妻一起买,就不同了,比如夫妻买是否要考虑夫妻双豁免?也许有健康状况,是否要区分保险公司对于疾病的宽松程度(女性疾病和男性疾病核保也有区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9654503/d8a5575b5902d425.jpg)
综上,保险通常一买就是几十年,20、30年缴费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得不当,钱打水漂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买贵了,几十年缴费下来说不定可以换部车,由现代换宝马哈。长期不小的开支、为我们家庭做保驾护航、这两个原因,是否足够让我们理性对待,而不是仅仅当作一般淘宝商品一样购入呢?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欢迎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如果想要深入探讨,后台留言或扫码。
文/广州保险经纪人 陈小琳
公众号:避险小灵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