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缺少情感教育所面对的家庭问题

缺少情感教育所面对的家庭问题

作者: 玫丽尔斯 | 来源:发表于2024-06-03 10:23 被阅读0次

    回顾了一下上两篇文章,虽然没有什么文采意义也不够深刻,但是自己的内心却在和自己的沟通中取得化解的良方。是的,越写内心越平静了,相比起编写短篇小说,与内心积极的沟通也是一种成长。

    学习写作依然没有什么实际的进步,只能说一直在摸索,摸索累了,感到焦虑了,再喝一碗心灵鸡汤,休息一下,继续学习。

    很多人觉得高考结束了,大学毕业了,如果不继续深造的话,学习就结束了。其实在我们内心的世界并没有习得什么技能。一味的看重成绩,以及表面的分数,是大多数家长认为的检验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毕竟有了好成绩才有好的学校、好的工作、好的未来。不知为何我们开始对未来感到焦虑,那是一种买了彩票等待开奖结果的心情。而我们的父辈是否也是这样呢?

    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回到过去那个年代,在恢复高考后以及之前,我们的父辈受到的教育有那么多吗?我们的爷爷奶奶有没有因此焦虑过呢?父母那辈焦虑的是能不能吃上一顿饱饭,是上公家饭的,即便是在城里当工人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那个年代一个城市户口相当金贵。换成现在也是,只不过现在相对容易的多,因为户口并不能限制太多。加上其他县市乡镇发展迅猛比城里人过得还要舒服,城市乡镇的二元的差别也越来越小。

    为什么我们活得比过去不发达年代还来得压力大?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再饿肚子,我们的工作也更加多元多样。为什么还是比过去看起来更焦虑?网上最近大卖的“蕉绿”一时间成了现代年轻人的嘴替。曾几何时,海棠红芭蕉绿是诗人笔下的意境,而今天则成了当代人的自我调侃的谐音梗。现在父母焦虑,子女也焦虑。不管将来有没有用,有条件钢琴先学上,画画先排上。我们家长最为第一鉴赏孩子成果的人,我们在期待着什么,又了解多少关于美育方面的事宜。

    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有钱的人自是有上培训班的,那个年代就有儿童英语培训班了。后来那个上了英语培训班的孩子最终也是走上英语教育这条路,这在一开始她就非常明确了。而且在她小有所成的时候,她并没有让她的孩子上任何培训班,因为为了继续进修,她没有结婚生子。她活成了她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去实现他们自己未得到的。

    还有一类家长完全是跟风的,别人学什么跟着学什么,好像不学就会掉队似的。一看自家孩子学不过别人就开始了焦虑,就像自己在同一个岗位奋斗多年还是原地踏步一样,把自身对未来的焦虑,转移到孩子的身上。我曾经也深陷其中,辞职专心带娃,势必要把他带成牛娃。但很多事情像是老天爷故意要给你警示似的,突然间就打击到你的命门。一切激娃的举措都在霎时间灰飞烟灭,没有一丝预警,也没有任何挽回的空间。一场大病,一场疫情,让我的世界彻底停摆下来。

    我突然发现,除了激娃,我一无所有。我是那么的空虚,爱慕虚荣。在娃身上,我们倾尽全力,却费力不讨好,为什么?!

    这就是宝妈为什么容易上当甘愿当韭菜的原因了,自我的缺失,急需一份对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而这个需求我们原本是可以通过自己给自己的,不需要把娃带的多么优秀。因为一个人的优秀与否不是一纸成绩单可以量化的。通过智能APP我们可以很快分析出孩子的各个学科是否优秀,但是却没一个软件可以证明什么样的人算是优秀。

    我们的父辈,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对如何教育子女以及处理亲子关系都是茫然的。世界上最亲密的人有时候带给自己的伤害往往是最大的,我们成长的每一步的少不了家人的支持。

    而现在的教育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如果说有也只是提留在习题考试的表面。

    其实我们一开始就可以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不管是考编考公考研,还是拷贝烤地瓜烤玉米,人生的成功与否完全没有定义,也没有明确的途径。可大多数时候的人们只是随大流,因为是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一个层次的,所以别人填是什么志愿我也填写什么,什么时候我们自己问一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到了找到工作,父母亲又开始催婚,也不考虑孩子毕业后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是在专业领域做出成绩,还是在婚育方面抢占优势?

    催婚的这个弯,拐的力度之大,已经超乎人的想象。于是一个个鲜活个性的人开始明码标价作成文档,开始在一个个圈子广为流传。但父母却没有告诉孩子要去爱别人之前,首先要爱自己。

    只有自身强大到足以给别人在精神和物质上提供支持,才是一场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这对男女来说都一样,而社会上对于成婚与否的普遍定义却是聘金和嫁妆的多寡,有无房,有无车,年薪分红多少。而爱呢?是否爱的多寡也可以通过物质的变现多寡而产生?

    我们通常会觉得爱情是奢侈品,因为我们把婚姻与金钱挂钩了。如果婚姻对标的不是精神上的,那肯定就是物质上的。而这些都是产生家庭背景和社会矛盾的罪魁祸首。

    我向来很反对父母亲催婚、催生育,催完一胎催二胎。单身不是罪,要说孤独,那些在欲海中挣扎的人不是更孤独?还有更离谱的事,就是夫妻之间明明没有信任也没有爱情,但是为了孩子,家里人为了家庭财产不被再次分割,为了老了以后能够相互照应,又复婚了。也就是说,把婚姻当成了退休保障,保障彼此未来的生活。里子面子都足了,但内心呢?看着男方复婚后一如既往的冷漠,不禁为女方悲哀,但幸福的定义从来不止一种,从一开始选择的时候就注定了。在婚姻的成长过程中,男方也在成长,从小不缺钱的他,一开始追求的都是外貌,但时间一长,外貌再美也经不住岁月的风蚀,成熟的男性更多追求的是能给予自身力量的女人。

    经常看到社会上对于结婚就要求男方有房有聘金,可是这些你自己想要的还是一方父母想要的?父母想要是为了给你保障,可是让一个年轻人为了所谓女方的保障,给另一个家庭沉重的经济压力,难道就是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吗?

    回到上面的话题,成绩不能量化一个人是否优秀,同样金钱也不可能量化一个人是否负心。因为幸福成功从来不是用数字量化的。

    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场游戏,不能开挂;我们的人生也不是一部爽文,没有金手指,但我们的人生有爱,有智慧,有温度。

    成人教育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爱自己,懂自己想要什么并勇敢追求。不要以别人为标准,更不要以世俗为标准,因为有些标准根本就匪夷所思。回想父母那辈,按现在是聘礼行情,几个人给得出?为什么我们要把爱情婚姻明码标价?就不能送上美好的祝福?包括婚礼摆酒,婚纱照之类的。很多人不知道,那大幅的精品婚照在离婚后的杂物间泛黄还无处扔是什么感觉。

    爱情婚姻请两个人自己定义,为长辈真的没什么必要,份子钱迟早都要还,又何必要给来给去。有些地方改制了,摆酒不要份子钱,有些不单要份子钱还要叫人的钱。而大多数人为了充面子,在各种婚丧嫁娶中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完全没有必要的,现在年轻人要有自觉性。

    就是这些东西我们自己可以给自己,我们想要什么自己挣。长辈朋友凭自身的情况有送就收,没有一样交往。没有期待就没有失落,要知道这些东西本身就不属于你,为什么一定要别人给呢?而你以后又拿什么回人家呢?不回又觉得欠人情,这就好比行贿受贿,别人给我也给,别人收我也收。虽然不恰当,但人情债同样是一个恼人的存在。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活出自我,婚宴礼金丧葬的陋习早日退出历史舞台。对爱人的爱,对亲人的爱,我们不需要别人的策划,也不需要别人的定义。问问自己,你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是不是聘金给的越多婚姻就越长久越幸福,如果是那他们之间的转化率是多少?是否丧葬办得越有排场,主家就越有面子,纸钱烧得越多,对先人就越孝顺?其实,丧葬想要的不是排场而是关怀,对生者的关怀,以及对亡者的追思,和纸钱烧多少无关。不知道为什么社会上喜欢把无形的精神上的东西外化成物质上的呈现,因为也许只有这样做这些的行业的才有钱赚,同时购买服务的人,内心的亏欠得以平静。

    我们不能把每个家庭的内心需求都看得那么透彻,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要跟风?又为什么有不同的操办标准,而不同价码的操办标准对应是人心底的欲望和虚荣。

    我们尊重彼此欲望,很多时候这些欲望的满足能带给人短暂的幸福,而幸福过后,面对那长长的账单,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地买单。既然如此,何不直面我们的内心,自己决定什么还是自己想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缺少情感教育所面对的家庭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ce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