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必去在意不朽的灵魂

何必去在意不朽的灵魂

作者: 向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2-28 19:14 被阅读0次

    我的朋友,你问灵魂不朽问题,这超出我们可以讨论问题的范畴了,这个问题宏大,意见冲突很多,虽然有很多经典提及,但很难信服。


    哲学家休谟曾写过一篇名为《不朽的灵魂》的文章,为数不多的副本,在正式出版前就开始流传开来,这部分内容被从他名为《论文四篇》的作品中拿掉了。但这篇论不朽的文章,还是在178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的那一年,连同另一篇有争议的关于自杀的文章,以已故作者的名义一起出版了。

    从此他一直被人诟病,被喷是个没有上帝保佑的人。快乐的胖子受到了抨击,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休谟生病临终,他家门口聚集了大量的人,这些人是想看看他,究竟对灵魂的态度是否有所改观。

    对于那些聚集在休谟家门外,见证他去世的人而言,结果不甚满意。著名经济学家、同为苏格兰人的亚当·斯密是休谟交往多年的密友,认真的写到,休谟的快乐,“及其最完美的自得其乐和顺水推舟”,一直持续到其生命的尽头。这个大胖子居然如此潇洒!


    斯密讲述了一个幽默场景:休谟的医生告诉病人,他会通知他们一个共同的朋友,告诉他休谟的病情有所好转了。休谟不同意,他告诉医生:“我相信你会说出真相,你最好告诉他,我会像我的敌人所希望的那样快点死去,如果我有敌人的话:也会像我最好的朋友想得那样,安详而愉快地死去。”

    不久以后,他就顺利如愿的去世了,如果他的观点完全准确的话,那他这一走可谓了无牵挂了,让很多人依然挂念他的想法。

    作为曾经的经验主义者,休谟在其论文中坚持认为,感官体验是人们唯一的知识来源,在形而上学、道德和身体的基础上,他对不朽这一观点提出异议。休谟认为,单靠理性,人们无法证明灵魂不朽。由于潜在的根本物质的概念,这是“完全令人困惑的和不完美的”,我们不可能对物质和精神的内在力量或者特定品质有确切的了解。

    人可以将已知的身体的命运,与非物质的灵魂的命运做一个类比,根据经验,身体一旦死亡,就会分解,最终再被大自然吸收;至于无形灵魂的命运,有迹象表明它是会落在灵灭论这边的。


    例如,休谟要求他的读者考虑一下,古斯多葛学派的立场,他们相信精神物质或缥缈空灵的火在整个宇宙中弥散开来。就像个人的身体在死亡以后分解,继而成为新动物的组成元素一样,个人的灵魂意识死后,也一样会分解,重新分配给新的生命。

    但是新生命无从辨别这个重构的物质或精神,也不知道以前的身份。

    “因此,如果灵魂是不朽的,那么它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如果我们不关心前一种存在,那么也就不该关心后者”。

    在休谟看来,对灵魂不朽所做的道德辩护也同样有问题。例如,大家普遍认同上帝会奖励公平正直的人和惩罚邪恶之人,这缘自造物主的拟人化品质,但这却没有反映在他所创造的宇宙中。

    “我们可以断言,无论我们得知神真正做了些什么,都会认为那是最好的,这样说自然很安全;但是如果断言,神始终会做那些对我们最好的事情,这样说却是危险的。”

    对天堂和地狱的描述假设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一好人和坏人,“但绝大部分人游走在善与恶之间”。一个公正的上帝怎么用“永恒和无限的惩罚”来处置这些变化无常的人呢?鉴于高居不下的婴儿死亡率,将世俗生活作为一个试验田的想法似乎不能成立,因为有一半的人类都会在“成为理性动物之前”就死去了。

    因此,休谟指出一个事实,即一切事物都处于紧密联系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象的改变也会对其他对象产生相应的影响。婴儿时期身体和心灵都是极为柔弱的,年龄增长以及身体疾病,都会影响到思维的清晰度,在深度睡眠中不存在意识一一所有这些现象都意味着人死亡之后会彻底分解。

    这甚至就像树木如果泡在水中就会朽烂,鱼离开水就会死亡一样明了,“身体以及思维和感觉器官的分解可使灵魂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能在身体全部分解之前就发生,我们还能想出什么理由呢”?

    就像帕斯卡,在大卫·休谟看来,理性不能带领人跨越永生的门槛,“既然我们没能发现其他媒介,可以确定这个伟大而重要的真理”,那就只有笃信神圣天启的真实性,才能给我们带来这样的福音。

    休谟和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许多其他重要人物,他们都偏离了帕斯卡的思想,他们也不愿意打赌。在完全没有任何经验证据的情况下,选择了不可知论,作为唯一理性选择。

    未知生,焉知死?还是热气腾腾的追寻生活的理性吧,不要为明天有太多叹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必去在意不朽的灵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fl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