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32408/bdeb9f407b016156.jpg)
老爸老妈:
用书信的方式来梳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个主意是我出的。自己挖的坑,得跳啊。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梳理,换了这样的形式之后,立马就变得有点犹豫了,感觉此时此刻已经有人在审视这封信了。
不管怎么样,跨出这一步就算是胜利吧。
今年的最后两个月,是和老妈朝夕相处的。想起新年立下的flag,要关注父母的身体状况,算是有在行动。虽然说自己已经是快40岁了,但长期的家庭模式从来没有让我感觉自己需要照顾父母,更多的时候都是你们在照顾我。老妈自从检查出了血糖高之后,日渐消瘦和烦躁总算是引起了我的重视,把你叫到身边来,“指导”你恢复健康。当然,更多时候是“只动嘴不动手”,直到自己每天去琢磨的时候,才发现要做到合理膳食并不容易。
除开这三个月,和老爸几次见面都是匆匆忙忙的。五一回家呆了三天,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外面见朋友;暑假老爸过来贵阳,帮我看房子,过了个生日匆匆走了,这次也是一样,元旦来了三天,完成了换房子的大事儿,老爸说要赶回去工作帮忙分担房贷。
似乎从小到大,我们的相处模式就是如此,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永远都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潜意识里知道自己背后有靠山。这大概是心理学里说的安全感吧。
写的时候我在想,自己心里觉得的那个很大的变化到底在哪。开始关心你们了?不是,我一直都很关心;开始觉得自己错了?也不是。大概是回归到自己了。在和你们相处的过程中,越来越少去找所谓的对错了,回到自己来看情绪,回到你们的身上去看情绪,经由情绪去看观念,从环境上去理解观念。这样以来,渐渐地理解了一些行为背后的动机。
比如节省,对于老爸老妈的节省我一直颇有微词,特别是在看到老妈因为节省吃得不够好的时候,就会埋怨。现在,逐渐理解了那种观念带来的行为模式,即便有时候你们不是那么想省钱,也必须要通过刻意练习才能做得到。我可以做的调整就是接纳,而不再是强迫你们去改变。
今年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表达。
从21年1 月1日开始,我每天给老妈发个红包,一个月之后老妈就开始给我回一个红包。“礼尚往来”了一年以后,发现这种方式传递的不是钱,是爱。记得好几次吵完架之后,红包往来之后老妈就消气了。看到了这份“情愿”放下,是源自于有爱的充电。
同样,我自己也开始受到这样流动的感化,变得越来越愿意去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没有办法面对面表达,我就通过文字,朋友圈的方式来表达,我知道老爸老妈会看到,这种“曲线”的表达让我自己舒服了很多。
看见、接纳、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