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人生的高光时刻,既然要言曹操之优点于袁绍,当然要稍详细描述官渡之战的过程。
官渡战前,权接策之位,从诸葛瑾、鲁肃等谋士计,顺曹操断袁绍,至此孙操同边。
田丰狱中上书袁绍,绍见丰信,不理之,后沮授劝言易不可出兵,沮授无法,被冤下狱。
袁曹大军相遇,操言奉天子命伐贼子,绍言丰衣诏命伐汉贼。战争始,操派大将张辽许褚,绍派张郃高览,四人混战不得胜负,后曹军上,审配令万箭齐发,曹军败走。
各自回营,曹营见袁营筑土山射箭,出计造石车毁之。后绍谋士审配又献计暗挖地道,曹谋士刘晔应计绕营掘长堑,袁兵无功而返。
曹操见无成效,写信问计荀彧可否班师回营,他言不可,恐会生变。操依之,恰捉细作言韩猛运粮,荀攸告操可派千骑兵马半路截之,操派徐晃前往,张辽、许褚后去救援。
图片来源于网络韩猛匹夫之勇,败之。审配审时度势,言乌巢粮草重地需重兵把守,袁绍不听,使其监粮,派爱酒将领淳于琼带两万兵马守之。
许攸截获操写荀彧催粮草信,告绍此刻许都空虚,可星夜派兵前往伐之,绍言不可信。许攸悻悻离去,谁知审配上书,言他与操是旧相识,且贪财,已将子侄下狱。袁绍本欲斩之,后放。许悲愤弃生,左右言可投曹操,他觉可从,便往曹营。
曹操将歇息,听许攸来,未及穿鞋,赤脚相迎,见后携手共进,操拜他于地。许攸受用,言明来意。问军中粮草几何?操几次诈称,先言一年,后半年,再言三月,最后言此月。许攸说果然奸诈,实言军中已无粮草,曹操笑言“兵不厌诈”。遂洗耳恭听许攸之计,其言可诈称蒋奇领兵护粮,趁机火烧粮草辎重,操左右言不可信,其言不必多疑。
次日,操使荀攸、贾诩、曹洪守大营,夏侯渊、夏侯淳伏于左,曹仁、李曲伏于右,遣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自居中,五千人马挂袁旗前往。
沮授见天有异像,上书道该派重兵守乌巢,绍不理。袁军治兵不严,放曹军进,后进寨点火烧之,此刻淳于琼酒醒不及逃,反被捉。眭元进、赵瑞运粮方回,见乌巢起火,返兵救之。下人荐言灭之,操言先杀乌巢守军,后待救兵。
袁绍知乌巢败,张郃高览欲救,郭图言不可。张郃言曹操定有备,攻曹营无果,琼及救兵将被擒拿。绍听郭言,派张郃高览去攻曹营,蒋奇领兵一万救乌巢。
操杀琼兵,假扮琼兵败军回寨,遇蒋奇兵马,蒋易不严查,接纳之,反被杀。后曹操使人回信,言蒋奇已灭曹兵,绍知晓不派兵往乌巢。
曹操引兵会寨,与守军合围袁兵,张郃高览不敌败逃归营。郭图怕袁绍问罪于己,便先进谗言,曰张郃高览早有归操之心,故而兵败。
绍不思量,怒问罪于张高,二人不悦,领兵投曹营,曹操喜之。从荀攸速攻之计,张高自请前往,厮杀至天亮,不见胜负。荀攸使人传言曹操欲攻邺郡与黎阳,绍轻信,派兵支援,操遂攻大营。袁兵失志不敌,绍弃金银,慌不择路,带八百骑兵逃命。
至此,官渡之战曹操大胜,兵报搜得私通敌营之信无数,众自危,他言自不可保,况乎他人,遂烧之。操劝沮授随之,言不可,操赐死厚葬。
大致官渡之战如上所言,可以看出袁绍当时兵多粮草足,在面对战争时盲目自信,对于有见识谋士的献计,多不听,反而对说不关战争的个人私事儿特别注重,没有权衡孰轻孰重的是非观,为人不大度,多猜忌。面对谗言不会多思考一下,太容易被诓骗,对于既定计划没有贯彻到底的毅力,总摇摆不定。
反观曹操,他也会对战争害怕,但他至少保持理智,能够问别人意见,再综合自己思量决策。对于要做的,会贯彻到底,不会顾左右而言他,对于关键时刻用人,不会在乎小缺点,只在乎才能。他有一点是常人难以做到的,那便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让投诚的人很安心,愿意跟随。
对于曹操的奸诈,觉得有趣,许攸问了好几次他都骗他,后许攸摊牌,他轻松言“兵不厌诈”,说明他做事是多一个心眼的,凡事儿都留有余地,是保护自己,也是试探别人。被揭穿后,没有恼怒,反而机智反应,既然别人都说我奸诈,那就大方承认,反而别人觉得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