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相信很多人跟我去博物馆看展览一样,对着一副名画左看右看,不知道为什么它就能卖出几亿元的天价,尤其是一不小心还遇上个后现代作家,妖里妖气的,倒像不小心撞翻了的墨汁洒到白布上,成就了某种神秘的不规则图形。
其实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遇见了
这个抿着胡子的家伙手中拿着的印第安那州名叫琼斯女人的画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d7c89380ea447b75.jpg)
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个叫做印第安纳琼斯的女人,这个印第安女人。是不是似曾相识,
是的,请不要对着我笑,
叫印第安纳琼斯的这女人就是我(捂脸〒_〒)
不过,说真的,当我看到这个女人的第一眼,我就爱上她了,(自恋狂,
嗯?我好像听见谁在说我,(¬︿̫̿¬☆))
至于为什么那一小部分的我会被一个中老年美国男人拿在手里,
这件事,还得从我参观克利夫兰博物馆说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817d4e4c88b8c66b.jpg)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始建于1913年,是美国三大博物馆之一,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17e7837470b50950.jpg)
我也说不出个‘之乎者也’,就是喜欢这些小物件,可能冥冥之中的,我认为他们是通向另外一个世界的钥匙。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7fe6b055569aa2be.jpg)
像极了《纳尼亚传奇》中能穿越时空的柜子,也许里面是另一番天地呢o(^▽^)o
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
缘起 我得与这些作品相认
不太想浮光掠影的上照片,那样是对你们的不尊重,我还是想花些力气,说说下面的这幅画,(我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也喜欢,或许我们可以花些时间坐下来一起聊聊。)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eb7dbe7bf450c8f6.jpg)
我喜欢它,是因为那个场景,曾写在我生命的密码中,因此,它和我有关。
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网络还远没有现在发达,什么网易、可汗、学堂、有道,但凡是那些叫得上来的网络课程,那时候还正属于脑中的一个类似乌托邦的想法。而与此相反的,学校大多数老师讲课用的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教材,老师愁苦,学生烦躁,还相看两厌。
可20岁左右的年纪,分明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那时候,一个好的老师,一个新的咨询就足以在生命中深深地埋下一粒种子,或许就在未来,它就会不知不觉的影响你对一件事的判断,选择,最终成为了那个你不可违拗的命运,
又或者在某个不经意间,蓦然回首,绽放出足够绚烂的花朵。
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对于知识,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渴望。
因为,那是通向另一扇名叫’希望之门‘的钥匙。
而画中的那个黑人男孩,站在门外,他偷听着房间中演奏出的小提琴曲,他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却被锁在门外那与生俱来的肤色里。可当他听到生命中可能从前很少接触到的乐章时,我分明能读得出他神色中的狂喜,却也能想象得出他狂喜过后的悲伤。
也是因为认识,所以我喜欢这幅画。
下面的画,让我想起了小的时候,天气晴朗,一丝风都没有,爷爷在小木屋里做着工匠,小狗在脚边轻声打着鼾,我翻看课本:“九岁的凡卡·茹科夫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他正在写着那封爷爷永远都收不到的信。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e88f1acc6d4342e1.jpg)
曾经那年,
时光静谧,风景秀丽,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93510ed6c4f485c1.jpg)
世人谤你,欺你,辱你,笑你
你却一如平常
你用爱去关照人世间的仇恨
却只用伤痛去关照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997385b714fc1a7e.jpg)
形色匆匆,只留下了一个
悲伤的回眸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e12c011a764f70cc.jpg)
不止是读出喜悦和空灵,它也同时将被解读出人性的束缚、悲伤,纠结,挣扎,呐喊,甚至是不顾一切地痴狂。
名画,之所以成名,可能是因为,在你之前,它曾经暗合过无数人生命的密码,而在你之后,比起其他的画,它也更有可能激起更多人生命中的波澜。
缘 中 我得以与自己相认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184d3ce38b0608af.jpg)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人的自画像,是博物馆的瑰宝之一。
按理说,她长得嘛,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还真挺一般的,
据说,她就是这样,左手抱着狒狒,右手照着面前的镜子,
在纸上勾画出了现在的形象。
是说,一手抱狒狒挑战了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吗(T_T)?
总之,我第一眼,实在无法理解,
不过,我总算意识到她的价值的时候
是从我自己被画作肖像开始的。
吃过午餐后,坐在椅子上,喝着水,听见旁边的椅子刺啦一声响,甚至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这个家伙就一屁股坐在我的对面,
他指着手中握着的酒瓶,一脸和气开门见山地问我
“我特别想画你,你愿意做十分钟的model吗?”
7
月
某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4dfd5805552134fe.jpg)
日
午餐,
记忆。
说着,翻看画册,给我看他画过的那些见过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低头族,在火车上,公交站前,“他们很好画的,甚至都不知道我在画他们。”
7
月
某
日
肖像,
记忆。
看着绘本上的图像还挺像那么回事的,我点了点头,“你需要我摆什么姿势吗?”
“不用,你就正常握着水杯就好。”
就这样,我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也还好,只有十分钟,我看见无数的人路过,低头看看画本,再抬头看看我,友善地笑笑。
我很好奇,他会把我画成什么样子,我在别人眼中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问了我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为什么不染头发,为什么不化妆,
我跟他说上学的时候,学校一直让剪短头发,穿校服,我到现在还记得,高中校长,开大会的时候挥舞着手臂,在主席台上声嘶力竭高嚷着:亚洲女孩子就应该是黑头发时,脖子上暴起的青筋。
小时候,被恐吓的记忆太过鲜明,长大后,就彻底断了类似的念想。
我没跟他说,在中国长大,其实“泯然众人矣”也还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于是,我就成了画像上的样子。
而当我看到面前的这幅画像时,有一种恍然隔世之感,
说实话,她不是那么像我,但我知道,她是我,或者说是我身体里的某一部分,某一特质,某个曾经,就这样不期然地和另一个跃然于纸上的自己相遇。
隔着时空看她,她是那么的保守、敏感,甚至有些自闭,她和那个遥远的中国,有着无法言说的关联,她是我最初的样子,是我最初的模块。
如果没有意外,我此生能做的不过就是去不断地填充,填进那或许早已被打磨完整的模块中,成为某种宿命的执行。
她是那么的真切,却又那么的遥远,遥远的像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梦境。
虽然,我把她当作是一个叫印第安纳琼斯的女人,但我还是很喜欢她。
隔着我的他画像,我再去端看那如此客观的端详自己的第一个非洲裔的女画家,
她的冷静,决绝,
是不是又足以有了些不一样的感受?
缘 末 我得以与整 个世界相遇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281/9459e02bd77b5c40.jpg)
印在酒瓶上的图案,他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每一个发达的国家都有一段
不堪回首的过去,美国,也不例外。
酒瓶上的图片描述的就是当时的河道着火的克利夫兰,
凯霍加河,是俄亥俄州最主要的河流之一,他臭名昭著于1969年,河道上倾斜出的油,遇上工业垃圾,绵绵不休,大火燃烧过整个河道,时间持续了一整夜,在烧毁了两座大桥后,火势才渐渐得到控制。
当月,克利夫兰就上了时代周刊的头版头条,全是水的地方居然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火,克利夫兰成了当月笑柄。
1967年的美国,认定工业是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工业废弃物多,其实是是家财外露的霸气表现。
据美国时代周刊考证,当时河道两侧,因为河水污染,已无任何生命迹象。
克利夫兰的这场大火,促使了美国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同年,陆续出台了河道治理法案,和环境保护法。
而也是这场大火,是克利夫兰历史上无法抹去的污点,但是很多商家,却反过来,利用它当时的背景图案做成商品的logo。
没想到,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人们并不会“谈河色变”,
人们接受了嘲笑,污点,甚至,因为我们曾共同经历,所以有了更深的情谊。
当地的最大的酒厂,就这样,公开将那场丑闻当作了品牌logo,
我想,他要说的是,
“是的,我就是当地的酒家,我和你在一起,
我们虽然有过不堪回首的过去,但我们更有信心创造不容小觑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