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南天门纪事丨【家风故事•礼让】

南天门纪事丨【家风故事•礼让】

作者: 儒渔德水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03:13 被阅读0次

【家风故事• 礼让】

        小时候每天睡觉前,爸爸常常给我们讲一些故事。记忆最深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在很小的时候,一家人吃梨,孔融选了个最小的,大人问起来,孔融答道,大的让给长辈和大人吃。那时候听到的关于礼让的故事,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大。爸爸的礼让故事,也曾惹得哥哥们不开心呢。

        爸爸因为有在长春“六五二厂”(后来的长春一汽)工作的经历,所以从农村来到县城,就在一个建筑材料厂当厂长,记得当时的工资是54.57元(那时候我的小学老师工资是18元)。除哥哥参军在外,家里八口人的生活还是很紧张。记得哥哥们总是希望爸爸能转正,将来好接班到县城里上班。可是,爸爸一直没有转正,始终是临时工。

        若干年后,爸爸的一位老领导讲起了爸爸三次转正的事。爸爸刚调入的时候是厂长,到岗后就特调了一个转正指标,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转正指标是非常紧张的。爸爸考虑到厂里资历老的临时工很多,就把这个指标让给了一个残疾人。第二次,又给了一个转正指标,领导打电话通知爸爸这是最后一次给爸爸的指标,要求爸爸一定要自己填表办理转正。爸爸未加思索,让办公室通知一名曾被铁水烫伤的工人把表填了,自己签署意见报送了。一年后,领导把爸爸叫到办公室,把一份写着爸爸名字的转正定级表交给了爸爸,要求爸爸马上填表,爸爸借口回去填写资料,下午送来。回厂后,马上召开班子会,研究确定把这次转正指标给了一名孤儿。领导看到转正定级表的姓名处贴上了别人的名字,真是不知说什么好。

        直到后来,我们问起爸爸,爸爸才说,我虽然是临时工,但我的工资高,他们每月才十几元钱,都比我难,让他们转正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都会更有保障。正是因为这个理由,爸爸就一直也没有转正,我们兄妹七人谁也没能“接班”到城里上班。

                               

南天门纪事丨【家风故事•礼让】

    (2016年02月13日 惠来)

相关文章

  • 南天门纪事丨【家风故事•礼让】

    【家风故事• 礼让】 小时候每天睡觉前,爸爸常常给我们讲一些故事。记忆最深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在...

  • 南天门纪事丨【家风故事•六尺巷】

    【家风故事•六尺巷】 记得小时候,爸爸每天从大队回来,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六尺巷》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年春...

  • 家风传承

    老生闲侃38 生于农家,和睦、勤俭、礼让、助人的家风,传承已久。 讲家风,得从爷爷说起。爷爷九十多岁去世,七...

  • 培育好家风——礼让宽容

    我是从小看着爸妈吵架长大的。老爸呢,记性好,是个慢性子、多疑,典型的秋后算账一类型;老妈呢,诚实厚道,但又是个急脾...

  • 扶贫先扶志

    家风宣讲,会讲到礼让。 村干部说你们讲的6尺巷的故事,真得让乡亲们好好听听,村里原来可以走2个人的田埂路,硬是被田...

  • 家风故事

  • 家风故事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这种风气对我们影响力非常大,一个充满友善家庭,会使得人尊重。 我就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大...

  • 家风故事

    “家风”又被称为门风,指的就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下来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

  • 家风故事

    有一天妈妈买回来了10块巧克力,给我了三块儿, 给姐姐了7块儿,以前都是我多姐姐少,可不知为什么这次姐姐竟比我多了...

  • 家风故事

    小时候,每次和妈妈去大连都是乘轻轨到大连火车站下车,走出轻轨站便是宽广的站北广场。在我的印象里,站北广场宽广辽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天门纪事丨【家风故事•礼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ib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