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次成功何其难

一次成功何其难

作者: 心语花香 | 来源:发表于2018-10-13 20:36 被阅读93次
    花盆里长出来的不全是花,也有草,说不清什么草

    “……其所以叫一次性咨询,意思是说咨询师必须想到来访者在一次咨询后不再来了,因而尽量利用这仅有的宝贵时机对其施加影响,并且结束交谈时要“打上句号”。其所以是开放性的,因为来访者有可能再来,所以咨询师应向来访者明确表示,一次性咨询对来访者的帮助有限,如果来访者愿意,欢迎他再来。

        像所有的咨询师一样,目前,短程咨询主要地已经不是出自咨询师的愿望和意图,而是实际形势造成的。按照时间顺序我们来看以下四份研究资料:

        1972年,A. Lazare等发现,第一次交谈后的脱落率超过50%。其他许多研究也有类似结果。总之,一次治疗后的脱落率很高。因此开放性一次性治疗值得大家重视。

        1986年,B. Rosen对于97.9万个来访者的调查发现,每位来访者平均接触咨询师4.7次。

        1990年,D. Jarome写道:很多来访者只与咨询师有过一面之缘,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平均见面次数只有3-6次。而更大样本的调查发现,来访者的早期脱落是因为对心理咨询的不满。

        2006年,Schartz和Flower对咨询脱落的各种研究估计,大约1/3的来访者在他们的初次访谈后没有回来,接近一半的来访者在前两次咨询后不再回来,大多数咨询师不知道为什么。

        当这些数据呈现在我眼前时,我因那么多的来访者见我一次之后就杳如黄鹤的焦虑一下子减缓了,随之我也很快就接受了原来极度排斥的短程和快速心理咨询理念,也尝试着将长程者称之为“理想的咨询”,短程的叫“现实主义的咨询”。而在SST进入我的视野之后,便将其戏称之为“超现实主义的咨询”了。

          我加入这个“超”字是有理由的,不信可以看看B. M. Bloom早在1981年就给出的有关于SST的12条经验:

    1.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2.不要野心太大;

    3.鼓励病人情感的流露;

    4.谨慎地积极(指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并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

    5.不要过分重视诱因;

    6.把事实性查询(提问)控制在最低限度;

    7.避免谈话走上岔道;

    8.不要过低估计病人的坚强性;

    9.不要过高估计病人的自我觉察;

    10.辨认出一个焦点问题;

    11.探索然后试着提出解释;

    12.利用交谈启动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

          今晨读了上述内容才知道有这样的研究,然后马上想到了自己工作中,那些没回头的来访者。第一位是个低年级学生家长,她来访的原因是和老师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从进门就开始讲述自己孩子的情况,活泼好动的男孩,作业有时候不完成,成绩也不理想。可是叙述中的表情语气,给人的感觉不是头疼,而是有点自豪和骄傲。课堂不听讲被批评了,她觉得男孩子都那样子,孩子说别的同学也这样。作业不完成就是因为有时候真的没听清楚,没记下来,不是孩子故意的。成绩是不理想,可是也不是太差,她就是想不清楚怎么老师就是不喜欢他呢?她觉得孩子挺好的,想知道怎么让老师喜欢他。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男孩,家里人都宠着,在学校居然不受宠,这让她想不通。

      “作为老师,肯定是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的。您的孩子也是她的学生,或许她喜欢的方式跟您不一样。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孩子不被喜欢的感觉的呢?”

    “课堂不大叫他。作业有时候让重写,上周月考后还批评他学习不认真……”

    “学生的在校学习是要遵守规则的。而且您说的这些情况都不是老师单方面造成的,是双方互动的结果。比如课堂上如果他不举手,肯定就不大叫。至于作业,包括听课和考试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作业书写太乱或者成绩太低甚至不及格,当然很难受到表扬。如果您希望孩子受表扬,可以在家帮着孩子一起努力,取得进步,达到标准老师自然会表扬他。”

    ……

          聊了半天,我当时的感觉是,她不是来咨询孩子教育的,是来给老师提意见的。可是老师的工作又没有明显失误或者违反规定的地方,所以才来我这里。万一要是老师看到她家孩子不守纪律成绩又差出现过激行为,很可能她就得去上访了。虽然我说的她都认可,最后也表示了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转变态度探索方法的意愿,但是很明显问题没从根本上解决。咨询结束时候我的感受也很有意思:对我而言,不像咨询,像给家长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而对她而言,似乎觉得为孩子“伸冤”无望,更加溺爱自己的孩子了,虽然她嘴上说回去要经常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努力了老师就会喜欢。但是时间一到就赶紧道谢离开了,她也轻松我也轻松,我们都根本没提再来的事。

          后来的那些一次性的咨询,有的是打着孩子的旗号来咨询婚姻,有的是孩子太特别老师让来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来进一步证明家长没办法的事情,老师也不可能成功),还有的是来咨询我能否给他们的孩子做辅导老师……把各种奇怪的来访者想一遍,我想起了老师说的话:走进咨询室的不见得是来咨询的,来访者也不见得是来求助的。即使来的是求助者,有的内容也不是求助能解决的。这样一想,发现一次性咨询的人真多,是真的有必要好好研究研究“超现实主义疗法”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次成功何其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ka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