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烤肠爷爷和他的老伴经营着一个小型便利店,至少有十年了。
依仗着地理优势——守着小区门口,过了马路便是小学。他们的生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十多年时间里,在我们楼里买了一套50平的小公寓,老两口居住足矣,在城市中心给唯一的儿子买了一套120平的婚房,举家扎根到了大城市,活成了远方父老乡亲口中的“城里人”,“衣锦还乡”时风光着呢。
他家赚的钱,有人羡慕,却没有人会嫉妒——这是老两口起早贪黑守着店,一笔一笔积少成多赚的血汗钱。
便利店开在小区的门口,日常用品应有尽有,文具零食一应俱全。特别是上学日的一早一晚,小区里孩子和家长经常光顾,店里有包子、豆浆、牛奶等方便的餐食,特别是一根根热乎乎、香喷喷的烤肠,格外受大家的青睐,“烤肠爷爷”也因此得名。
其实他家的烤肠和别人家的也没有区别,一样的品牌,一样的烤肠机,差别可能就是服务上了,这一对老夫妻给顾客提供了良好的情绪价值和购物体验。
“爷爷,一根烤肠,刷酱。”一个小学生轻车熟路地进了店。
“好嘞,给你刷两层甜面酱,慢慢吃,别烫着!”烤肠爷爷,热情周到地服务着,满脸的笑容,就像对待自己亲孙子一样,把小学生哄得开心极了,谁不爱听好话呢?
“大爷,给你两根烤肠、一个包子、一杯豆浆的钱,我儿子在这吃完了,再上学。”急匆匆赶路上班的年轻妈妈,把这里当成孩子的食堂,无比信任地把孩子托付给烤肠爷爷两口子。
“放心吧,小胖妈,他吃完了我看着他进学校。”烤肠爷爷从不拒绝,早走和晚归的父母,经常让孩子来小店里等着,为此烤肠爷爷专门安排了一排卡座,让孩子们坐着等。
小胖的妈妈感激地离开了,别的话不用说了,烤肠爷爷的生意会一直照顾着,大恩不言谢!
烤肠爷爷夫妻俩和他们的便利店,就像一个温馨的驿站,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给南来北往的匆匆路人带来了方便和温情,和顾客成为了朋友,生意盈门不再是难事。
这一段200多米的临街商铺,很多店已经三易其主,唯独烤肠爷爷的店凭着良好的口碑,一直绿树长青。
天长日久,烤肠爷爷和他手中的烤肠“连了相”,脸上皮肤油亮油亮的,竟然也泛着红,头顶的地中海更是亮得反着光,就像烤得油光锃亮的肠。
他的宠物狗“乐乐”也和烤肠爷爷“连了相”。那条狗,是五年前的一只流浪狗妈妈送给他的礼物——一条纯白的串串,他经常投喂流浪狗,狗妈妈心存感激,生了宝宝送给爷爷当“保安”。
尽职尽责的乐乐,记得每一个到店购物的客人,熟客热情摆尾巴,生客警觉地盯着看,烤肠爷爷一下就明白了。乐乐和爷爷的神情说不出来的相似,他们可以同步望向窗外,同步盯着某一个陌生人,比他的老伴还有默契。
烤肠爷爷忙碌的时候,乐乐端坐在他的脚旁边,像一只招财狗一样,乖巧懂事,来往的顾客经常亲昵地投喂它,它看爷爷的脸色,不让吃肯定不动,哪怕是它最爱的鸡腿。
烤肠爷爷几乎不喂狗,乐乐是吃了顾客们的食物,才长得水光溜滑的,毛色锃亮锃亮的,和烤肠一样泛着油光。
两个老人,一条狗,经营着一个小店,忙碌而充实。突然有一天,便利店破天荒地关了门,而且是一关一星期。
老主顾们慌了神,小学生们更是吵着让家长问问,爷爷不开门,少了很多乐趣。
熟识的邻居们得到了消息:烤肠爷爷病了,还是胃的病。
半个月后,烤肠爷爷出院了,出现在小区的花园里,整个人瘦了一半,走路绵软无力,刮大风都担心支撑不住。
“胃病,做手术了。”烤肠爷爷见到了关切他的邻居,如是解答着,他的老伴躲在他身后,忍不住抹了抹眼泪。
众人心下了然,这个病不好。
店继续开张,一对年轻夫妇接手了,他们是烤肠爷爷的儿子和儿媳妇,生意不温不火,东西都没有变,也好像变了很多。
乐乐依然在店里上班,经常懒懒地发着呆,就像烤肠爷爷现在的模样,他们又一起生了病。乐乐先走了,肚子里长了肿瘤。烤肠爷爷紧随其后。
烤肠爷爷的儿子,把乐乐和自己的父亲安葬在一起,生死相依,也不过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