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朝堂之上,人人都在下棋,都希望自己是棋局操控者,而局里的其他人,都是用起来顺手的完美工具人。
看上去,皇帝作为董事长,大臣们都是打工仔,事实上,文官集团已经逐渐架空了皇帝。
明孝宗朱祐樘,是被大臣称颂的好皇帝,因为他是个完美工具人。
他权力欲低,哪怕大臣们给他安排加班(午朝),他也懒得争执。
他有政治才能,能摆平大臣,但又肯让步:有能力,肯让步,才叫宽厚,会赢得尊重;没能力,肯妥协,这叫懦弱,只会让人鄙夷。
他温和善良,与人为善,登基后将万氏一族扫出朝堂,不是为了报私仇,而是为了振朝纲。
其实,大臣们还希望他更完美一些,不要专宠张皇后,多接受大臣们推荐的美人,多生几个儿子当备胎。
然而,皇帝刚开始登基的时候,文官们说要守孝,三年以后,皇帝与张皇后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尽管皇帝以“朕意已决,不必再议”,表明了自己不想选秀,但这种事,大臣们还是把锅甩到张皇后身上,说她不贤良。
但这个跟丈夫伉俪情深的女人好像也不在乎贤良的名声。而她老公朱祐樘,虽然住着72万平的房子,却跟普通夫妻一样,跟老婆挤一个卧室。虽然上完早朝上午朝工作很忙,老婆生病了,夜里还要爬起来给她倒热水,老婆睡着了,想咳嗽都忍着走到一边去咳,怕吵醒老婆。(明《蒹葭堂杂著摘抄》)
对于从小没有家庭温暖的朱祐樘来说,朝堂之上,他已经尽职尽责,后宫之中,他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中建立了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获得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然而,对于大臣来说,他们不在乎皇帝 个人是否幸福,他们在意这个工具是否好使。
当年,他们对朱见深催生时,也不介意朱见深与万贵妃夫妻的长子刚刚去世不久,作为父母,他们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
(这大概也是朱祐樘没有报复万贵妃一族的原因,作为共情能力很强的人,他知道父亲对自己和母亲薄情,是因为他对万贵妃深情,他出生时,朱见深与万贵妃所生的长子去世还不足三年)
毕竟对于大臣,一旦皇帝没有子嗣,就相当于公司里股权变更,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生涯,而皇帝多生孩子的话,自己说不定还能从员工转股东——让自家千金和皇帝生下孩子,不管是太子还是亲王,以后就能坐等分红了。
这就是为什么,大臣们喜欢逼“良”为“种”。
他们当然希望,皇帝的生育计划和职业规划要同步。
而所有的皇帝,他首先是个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感情自己做主。
他们有的是自己贪图美色,就顺水推舟当海王,还非说是为了给大臣们生下更多备胎,稳固江山。
他们有的是一生之中谈多段恋爱,看上去有三宫六院,其实每个阶段只爱一个女人,毕竟爱情是有排他性的。
他们有的是跟其中一个女子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把后宫中其他女人视为工具。
而明孝宗朱祐樘,他只是选择了一生一世一双人。
绝嗣的风险,他绝对考虑过了,毕竟朱祁钰就是他叔爷爷,然而,如果不把儿子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就不需要备胎。况且,一百多年后,李闯王进京,很多明室宗亲都绝嗣了。
多生庶子真的能保证老婆晚年幸福吗?他的奶奶钱皇后就是个例子,庶子朱见深继位后,他的亲妈周太后屡屡排挤钱太后,甚至提议钱太后不与英宗合葬,被大臣否决后,又命人偷偷将钱太后与英宗墓室之间的甬道封死,让两人死后不得相见。
记得有个电视剧,明孝宗临终,鬼差勾到他的魂魄,对他说:
这江山,你只拥有了十几年,不觉得太短暂了吗?你的儿子,你不担心他做不了一个好皇帝吗?
朱佑樘:跨过生死,我已经了悟了。江山是主人是客,我的儿子,我只希望他能快乐。
很佩服这个编剧,他和当年明月一样,他们在看历史人物的时候,不仅看成败,而是把他们当做一个“人”来看。
父母爱其子,则不视其为工具 。别人评价朱厚照,看他是不是个好皇帝,而他的父亲,更关心他这一生,是否快乐。
历史上,明孝宗临终时,他兢兢业业操劳了十几年的工作,他没有来一篇述职报告,仅有一句,翻译成白话就是:我尽力了。而说到妻子和儿子,他絮絮叨叨,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与张皇后结婚,婚后和谐美满,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生了儿子朱厚照,孩子还小,喜欢玩乐,但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希望大臣好好辅助。
他临终最在意的不是皇图霸业,而是妻子和孩子,他一生得到的东西,最珍贵的不是皇位,而是与妻子和儿子共度的美好时光。
纵观历史,他 未必能在皇帝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然而,比起杀死太子逼死老婆又后悔的汉武帝,比起一日杀三子最后被儿子囚禁而死的唐玄宗,比起《甄嬛传》里摸到憙贵妃一头珠翠的雍正帝,比起眼睁睁看着九王夺嫡的康熙帝,谁又能说,朱祐樘就一定输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