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28

2018-10-28

作者: 自在山辉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5:06 被阅读0次

    德开小学校长孟杰:创建“名师成长俱乐部”激活教师发展内在动力!

    2018-10-08 17:10 来源:鲁网大字体小字体

      鲁网德州10月8日讯(记者 吴美琳)德开小学于2008年创办,是第一所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的区直小学,学校占地53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2008年,德开小学有教师67名,其中近一半是民办教师转正。近几年,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补充了大批青年教师,目前有教师147名,其中30岁以下71人,平均年龄34岁。德开小学的教师队伍面临两极分化严重,老教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越发感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年轻的教师,工作时间短,缺少工作实践经历,老师们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如何促进这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德开小学校长孟杰给出了答案。

      几年来,德开小学同大部分学校一样,更多的是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学历提升”“外出培训”“能力比武”等活动或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说我们很努力,但实际效果却很失望,为什么呢?经过反思孟杰认识到,在很多的传统方式下,我们是在用行政命令、一厢情愿的逼着教师被动成长。但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以自我需求为导向、自主发展为主要方式、自觉发展为动力源泉的“自专业”时代已经来临。因此,过去评价激励教师的手段和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构建学习型教师“自组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我十分信奉李嘉诚说的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那教师积极主动的成长状态,一定因为有安全的环境,一定来自内心的驱动。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就应该在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动力,以及给教师创设安全的成长环境上动脑筋、做文章。

      在市教育局刘民生主任的关心、指导下,2014年2月26日,我校成立了“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尝试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新模式。   

      既然叫“名师成长俱乐部”,那目标就是培养名师,教师通过哪些途径能成为名师呢?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这么几条:

      第一条途径:在上课中成长,很多人一课成名。

      第二条途径:在写作中成长。有一部分教师,课未必上得十分出彩,但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写作,在教育媒体上不时看到他们有深度的文章,久而久之,这些教师也成了知晓度很高的名师。

      第三条途径:建构自己的课程

      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上好公开课,这是不争的事实。比赛课、公开课毕竟机遇有限,能参加的人数有限,再加上每个人的潜质不同,有的教师是表演型的,适合登台亮相,越到公开课越兴奋,但大多数人上了舞台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写作的天赋,有人擅长教学,课上得很好,但写起文章来却有些困难。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开课中走出来,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写作中走出来。

      我认为,教师课程为不擅长上公开课和写作的广大老师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扇大门让他们通向成长,通向成功。

      教师课程为什么是教师成长的第三条途径?

      要建构自己的课程,教师必须要大量阅读,在读书中成长。要建构自己的课程,必须梳理思路,形成课程体系,在思考中成长。要建构自己的课程,必须抓住一点,深入开掘,掘成一口深井,在聚焦式研究中成长。阅读、思考、研究,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基本路径。

      德开小学是全国创新名校,科技创新教育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个特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因为一名叫李彦峰的老师。

      他是学校专职的体育老师,平时酷爱研究点儿小发明、小创新。加入俱乐部以后,他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是科技创新教育,他组建了“科技制作”社团,研究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小发明,很多作品在全国都获了奖。李彦峰还和老师们结合研究,开发出了《快乐发明》的校本课程,在全校推行,带动全校师生掀起了学习科技、勇于创新的热潮。去年,全省科技创新教育现场会在学校成功举行,省市领导多次到校考察科技创新教育。德开小学成为了一所以科技创新教育为标识的特色品牌学校。李彦峰也被评为全省十佳科技辅导员,成为大家公认的名师。

      这里还有第四条路径: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俞敏洪用自身的成长经历总结出: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认为:教师成长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或者我们换一个角度讲,老师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可以成为名师。通过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最应该培养的是发现的习惯、研究的习惯、勤奋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和创新的习惯。

      基于此,对于俱乐部的发展我们有如下的设计:

      一、俱乐部工作原理

      其工作原理是以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教师职业特长发展为载体,进一步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的职业理想,激活教师的发展潜能,开发教师职业兴趣,张扬教师职业特长,形成教师职业特色,建构教师特色课程,尽快出学校教育特色,出名师,推进教育家办学。

      二、俱乐部实施路径

      1.俱乐部的组成。

      俱乐部是学习型教师的“自组织”,所以,我们规定教师只要真心想发展,成为俱乐部会员没有任何门槛。但当我们正式下发俱乐部成立通知的时候,老师们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有50余人报名。面对这个现象,我们没有窃喜,反而引起了思考。我们知道管理有一个重要的"271"的定律,一所学校真正想成为名师的可能也就是那20%的人,而这50人占了全体教师的40%,一定是有人不想落一个不积极的名声,其实报名就是来凑数的。一个组织有一批“凑数”的老师,这个组织的发展一定是不健康的。怎么把真心想发展的教师选出来?经过商量,我们想了一个用“经济”来选拔的笨办法,就是要求成为俱乐部的会员要自愿交纳1000元保证金,并声明会员一次无故不参加俱乐部活动,要从保证金里扣除50元,确保俱乐部所有会员都是发自内心愿主动发展的。

      规定一出老师们“炸了锅”,“都说培训是给教师的福利,怎么还要交钱?”“给钱都不愿意参加呢,更何况还要交钱?”。在一片热议和徘徊中,最终有31名老师按规定时间交了钱。我们认为,这些老师能把钱放到学校,肯定是抱着“壮士断腕”,迫切渴望发展的心情加入的,这样的老师才有望成为名师。

      2.俱乐部的运行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名师培养的“13665”模式,即教师自愿参加俱乐部后,要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行“六微”研究,努力培养六个习惯,认定五个职级,最终实现教师自动自发地成长。我们称这种培养模式为“德开模式”。

      “明确一个目标”:俱乐部帮助各成员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兴趣爱好,找到职业特长,根据自己的职业特长确定课程开发目标。大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带好一个社团,积极实践自己的课程研究成果,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制定三年规划”:教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俱乐部倡导大家一年找准自己的职业特长,初步建构自己的课程,至少培养三项好习惯;两年成为成为校内外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至少四项好习惯;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努力争做教学名师,力争有专著出版,课程研究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广,培养五项好习惯。

      “进行六微研究”:教科研是名师成长的根本路径。俱乐部成员通过自修自励工程,围绕研究专长,要完成“六微”研究任务,即微型讲座、微型报告、微型课题、微型论文、微课、微课程研究,教师通过完成“六微”任务,逐渐达成自己的发展目标。

      俱乐部是一个民间组织,更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最根本的特点是分享,每个人的体会、收获都拿来分享,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

      我们把每周三上午的第一节课确定为俱乐部雷打不动的“分享”时间,并起了个名字叫“开讲了”。老师们积极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将自己的思想通过“开讲了”与同事们分享,在分享中体验着快乐成长地感觉。

      培养“六个习惯”:俱乐部鼓励老师们在明确自己的职业特长的同时,努力培养与老师成长关系最密切的发现、勤奋、写作、创新、反思、研究六种习惯,实践证明,这六种好习惯可以量化,对教师成长很有作用。教师是否已经养成了某一方面的习惯,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例如创新的习惯:

      (1)连续两年且每年都有职业创新成果;

      (2)职业创新成果包括:在区级以上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区级以上教学研讨、观摩课(赛课除外);具有个人独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和成果,并在学校推广,同学科教师应用率达到50%(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科研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开发、编写校本教材;自主申报进行校级的培训或研讨课,在学校社团活动中表现出色,有相关获奖证书或者反响较好的交流材料。

      如果我们把教师成长比作树的生长的话,课程和习惯就好比种子和阳光、雨露,二者互相作用,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认定“五个职级”:俱乐部借鉴“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教学目标设计原则,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推行教师职业特长与习惯养成定量积分制评价与认定管理办法。具体说就是依据教师养成习惯和积分的多少,将教师认定为教坛新秀、校级名师、区级名师、市级名师、省级名师五个职级,不断为教师的成长树立可触的标高。不同的职级。对应教师职级,学校给予教师一定的待遇和权利,激励教师更主动地成长。

      三、成长需要服务

      教师成长是一件自动自发的事,但不能排斥外力的推动,这里的外力推动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服务。

      1.老师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教师发展,除明确目标、自动自发成长外,一定离不开学校的全面服务。那什么样的服务老师们最满意呢?我们认为是可以“选择”的服务。比如我们规定为每位俱乐部成员每学期报销外出学习经费不低于1000元,且给大家提供的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培训机会,就是俱乐部成员只要听说某项培训能给自己的职业特长发展提供帮助,在自己调好课的前提下就可参加,回来就全额报销。学校为俱乐部成员每年订阅两本杂志,订什么杂志,教师自己选择;为教师每学期报销200元购书款,买什么书教师自己选择;为教师的职业特长发展提供时间、物质方面的支持,教师同样可以选择。

      我认为,真正让老师们满意的服务,都是可以“选择”的。

      2.专家团队,是指导,更是服务

      俱乐部有固定的工作机构,包括社会督评师、顾问、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俱乐部从校内外聘请名师、专家组成成长团队,为每个会员的发展方向和步骤进行把关,真正实现“私人订制”。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加“与名家对话三个一”活动:每学年读一本名家的书、说一件名家的事,听一节名家的课,多方从名家那里吸取精神营养。

      总之,在俱乐部中老师与学校是这样的关系:你愿意,我服务;你成长,我给力;你唱戏,我搭台;你收获,我发展。

      四、俱乐部三年,收获满园芬芳

      在俱乐部中,教师在成长目标引领下,自主、自愿、自发成长,成立一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学校承办省级以上现场会、教师个人获奖、发表文章、出版专著、承担课题、教学成绩提升等诸方面,德开小学均排在全市前列。

      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的发展引起了教育同行的高度关注,澳大利亚、新疆、河北、河南、陕西、安徽、天津、辽宁、内蒙、江苏、重庆等地数以千计的局长、校长到校考察、交流,大家都认为“名师成长俱乐部”的发展模式、原理、做法是可学习、可借鉴、可迁移的,它探索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家成长的路径。

      并且俱乐部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俱乐部是消除职业倦怠的好平台,教师参加了俱乐部,奋斗着,成长着,快乐着;第二,促进教师的知识整合,俱乐部的老师们打破学科界限,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第三,在名师成长俱乐部里教师工作着、成长着、幸福着的,我想这也是每名学校管理者追求的境界。

      2015年1月23日,全省名师成长现场会在德开举行,名师培养的“德开模式”向全省进行了推广。目前,“名师成长俱乐部”成员已有近百人次走出德州讲学、授课。因为俱乐部,德开小学声明远播、享誉齐鲁。

      2015年14期的《人民教育》有篇文章叫《价值观管理“管”出教师内动力》,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学校管理者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唤醒师生内在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更多的机会,赋予更多的权利,实现从他控到自控的管理过程。“德开模式”就是这种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2018年,俱乐部有两项成果在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这件事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一个人能走的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教学成果绝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结果,一般来说至少要六个人协同作战。教师成长有很多表现形式,但教学成果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因为教学成果要有课题、有论文、有专著、有优质课、有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有推广应用的实际案例。我们的俱乐部从1.0版的个人研发课程,到2.0版的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到今天的3.0版,俱乐部的老师们重新梳理自己的研究方向,几个志同道合者组织起来,共同围绕一项课程来研究。

      李希贵说,致力于统一目标,而不必奢望统一思想。马云说:我们不能统一人的思想,但可以统一人的目标。千万不要相信你能统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而活,而让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而活。 团结在一个共同目标下,要比团结在一个人周围容易的多。名师成长俱乐部,团结有发展、成长愿望的教师,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大家自愿自发地成长,在个人提升的同时,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幸福的教育。

      俱乐部的3.0版,让我们期待更美的花开!

      作者:孟杰现任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开小学校长,兼任德州市小学校长联盟主席、山东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山东省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曾获得山东省首届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长、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德州市劳动模范、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州市优秀科技校长、市青年科技奖、市美丽校园工程指导专家等称号。

    初审编辑:霍艳英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

    教师俱乐部成长名师

    德州市陵城区教育局召开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意见征求会

    陵城区教育局献礼第三十四个教师节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等领导莅临德开小学视察红色教育工作

    德州学院附小假期“全阅读”思维导图选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np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