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迷茫要么是没有目标,要么是选择性太多,想做这个也想做那个,最后一个都没做,我应该是后者,最近时间有点多,想做的事也很多,比如读书笔记整理、春藤学院的课、一些育儿大咖的网课、千聊的课还有樊登读书会,整的我眼花缭乱,晕头转向。好在能发现问题,找舒适的方式去调整,就这样我开启了看书的方式来提升专注力。
这几天看的路遥《平凡的世界》看了一二部,很好奇作者在70-80年代那样的农村艰苦的环境下,如何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场景描写的栩栩如生的,看着书描写的画面有种穿越现场感,情感细腻,画面感强。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70-80代陕西农村的故事,在家家吃不饱的饭年代,主人公对生活的不灭的信念和精神的追求,值得一看。
书中有几个片段记忆深刻,写下来与你分享,少平的哥哥,少安13岁就开始帮着父亲搭理家务照顾一家老小,吃苦耐劳,有担当敢想有创新的新青年,第一个提出要农村田地承包制的,也是他们村第一个改革开放致富的首领人,第一个办烧砖厂的人敢想敢做改变了家庭的生活艰苦环境。
少平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人,但乐于助人在村里人缘不错,改革开放后土地分田到户责任制,之前的村委干部田福堂也脱离了大集体,多年不干农活的他还有咳嗽病,少平的父亲在田地干活看到田福堂咳的厉害,主动去帮他把农活干完。在别人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算一把,得人饶处且饶人。
少平从教师岗位退下来回到农村做农民,他内心渴望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就带着行李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揽小工,背石头背上的皮磨破一层又一层也没屈服,和一群大汉住在破窑洞,空闲的时间还看书。
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中,少平一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我们目前受到的困苦又算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