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盈利和亏损都是意外
1、盈利
凡是盈利都是意外,英文叫做windfall profit,可以译成“横财”。横财是你意识到这个商品的价值跟你预期不一样的那一刹那发生的。
从这一刻起,这个产品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你继续使用这个产品的成本,就要以新的价值进行估算。赚取盈利只是一刹那的事情,一旦赚取了盈利,这个物品就变成了不同的资源,是另外一种资源,它未来带来的服务就不一样。
盈利提高了资源未来使用的成本。
2、亏损
我蒙受亏损,只不过是一刹那的事情。我重新调整了对这个碗的预期。在这一刻,在蒙受亏损的这一刻,亏损是意外的,是没有想象到、预料到的,英文叫windfall loss,中文可以译成“横祸”。
一旦蒙受损失,我们就重新对这个资源进行估值,继续使用这个资源所放弃的最大代价,就以这个资源现有的价值水平来做估算。
亏损会降低资源未来使用的成本。
3、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在经济学的概念里,都是意外发生的。
每当发生意外,我们就重新调整资源的未来估值,一旦重新调整了资源的未来估值,那么资源使用的成本,就要按照这个新的估值来计算。所以,一旦出现盈利,资源的使用成本就会提高;一旦出现亏损,资源使用的成本就会下降。
4、现实的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找到那些带来亏损或者带来盈利的资源。因为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资源都是组合在一块用的。
总的来说,在现实生活中,要重新调整资源的估值不难,但是要把它找出来。要么去“归功”,要么是“归咎”,这两个过程是困难的。
二、供需决定论
传统观念认为,一块地本来就有价值,这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买了这块地,那么这块地的价值,就会传递到最终产品上面去。地的价值越高,最终产品就越贵,这是我们的传统观念。
成本决定论是错的。更清楚地说是:成本决定论所隐含的逻辑关系,也就是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这个因果关系是错的。
合理的逻辑关系刚好反过来。不是产品的原材料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而是最终产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它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的原材料价格。
这是倒过来的一个关系。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这个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原材料的成本。
世界上并不存在合理的利润率,商人是能赚多少就赚多少的。赚完以后,再把他赚的钱,归功到前面的生产要素里面去。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合理的亏损率,要真的亏起来,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的,就是血本无归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能够进行这种逆向思考的人很少。
举例:政府卖的地之所以高价,是因为最终需求者对这个土地有需求,这个土地的价格才会涨上去。政府免费派地和拍卖土地,会产生什么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政府的收入是明钱还是暗钱。
三、租
“租”是对资产的付费。资产含义非常广,包括土地、矿山、人的才能、发明创造,甚至是特权。只要能够带来收入的就叫资产,而对资产的付费就叫租。
租的定义跟我们的常识比较接近,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但是租的内涵就比较宽了。比如这句:
租是旱涝保收的收入,是白赚的收入。
但现实生活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竞争条件的变化,真正旱涝保收的情况也许并不存在。也就是说,旱涝保收这个概念是相对的。
如何区分租和成本?
一份资源,如果它提供的服务跟它的收费没有关系的时候,它体现出来的就是租。但反过来,如果提供的服务跟收费其实是相关的话,那么它就体现为一种成本。
同一个事情,有“租”的一面,也有成本的一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同一种行为,它的核心含义是,竞争会逼着那些旱涝保收的资本逐渐变成成本,让那些本来可以懈怠的做法(从长远来看)还是要付出代价。
四、寻租
1967年,图洛克发表了《关于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一文,经济学界把1967年看作是寻租概念的起点,把图洛克看作寻租概念的创始人。
竞争无处不在,而只要有竞争,就必定有资源消耗。
在政府规制下,人们为了争取特殊优惠或经营权利,就会展开各种竞争,在这过程中总会产生社会资源的耗费。
在经济学界,“寻租”这个词专门用来指那些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让自己得到好处,而社会总的资源会发生耗散的行为。
五、本章核心思想
竞争会让静态的格局变成动态的格局。
PS:本文内容系薛兆丰老师原创,本人整理提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