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师说他读书的速度很快,写读书笔记的速度也很快,保持每天阅读一本书,读完之后,可以写上万字的评论,如果不写评论就不去读。
这种读书习惯,值得每个人借鉴。如果我们只是读书,不思考、不动手写、不联合自己的身心灵进行反省,就很容易把自己给读“废”。写读书评论的人,可以吸收书中80%的知识,而不写的人,有时连20%的知识都吸收不了。
如此一比较,你是不是该改一改自己的读书习惯呢?尤其是在看完雪师的《文化的温度》之后,我对他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且深深折服。
雪师说他的人生无非就是三件事:读书、修行和写作。这三件事构成了他一生的浩瀚:读书可以穿越古今,与世界上最顶流的思想交流并且进行超越;修行可以参透生死,不会在执着里与世界交锋,处处都能让心属于自己;写作可以利益众生,将最好的善文化像阳光一样洒遍人间。
如果要在这三件事中,选取雪师最想做的事,就是修行,读书和写作只是他的“副产品”。尽管雪师年轻时候的梦想是当个作家,但随着他的修行力渐高,他已不执着了,他随随便便就够从心里流出最好的东西来。我们在看他直播的时候,常常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
我这个喜欢滥读书的人,肚子里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已经用阅读劈开了心中的冰冻海洋,涉猎过一些国内外作家的书,但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雪师一样深得我心,并且让我处处观照自己的言行。我的这颗心哪,总是被自己打碎又重组,说不疼是假的,但是疼过了之后,又有了新的觉悟,确实令人欢喜。
哦,不能雀跃,我怕自己失了分寸,宁可低到尘埃里,也不准自己胡说八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在我的认知之外,尤其是那些“空空之外”的东西让人着迷。尽管有时候,头脑会控制自己,神经也会动乱自己,但是我知道【心】可以慢慢让它们听话的,听最本元的话、听最真心的话。
雪师说出来的话,可以让人无穷的联想,尤其是在训练【心】的路上,我们可以一门深入地去对治自己。我有时觉得自己是自己的人质,但我清楚地知道,没有人可以控制我,除非我不肯放过自己。所以,在【修心】的路上,每个人必须依靠自己来完成自己。
雪师写的书,我大约看了60%,每一本书都能给人不同的灵感和启迪。我终于知道了文化不是味精,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行力,如果只执着于文字,不落实到实修上,很多东西就没有意义。但无论执着于哪一端,都有可能落入极端,只有走中道,让【心】中的爱日不落,处处觉处处照,才可以在光明大手印里得到信心源、加持源。
世人都喜欢功利性读书,而且雪师总是喜欢无为阅读。这种无为带给他的“利息”,比“本金”高出数万倍。允许我打一个这样庸俗的比喻哈,因为现在很多人读书都是冲着功利去的。我经常看见有些人这样说:如果不是为了考试拿高分(或评职称),我才懒得读它呢。
“目的论”真的很可怕,它不能让人去享受那种天然的阅读乐趣,总把“主动”变为“被动”。在被动里,很多好东西就会变成一个个陷阱,哪怕是“奖赏回路”也令人生厌。只有我们用真心去享受阅读,阅读才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真正地蜕变。
南怀瑾大师也非常喜欢书籍,他只要听说哪里有好书,都会去“追求”,当然这种追求是有境界的,不是我们凡人的非要得到不可。雪师对书籍也是如此,经常有读者给他邮寄好书过去,他都欢喜得不得了。学无止境,爱亦止境,只要我们不钻进死胡同,喜欢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把“死书”读成“活书”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我们经常能在雪师身上看到这种光。当他把这种光变成一种利众的行为,每天早上花半个小时为读者读书,就变成了读者心中的太阳,很多人为此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作为一个资深书虫,我不能只信书,必须得把自己的【心】当成一种信仰,在沧桑变化里找到它的【不生不灭】与【不增不减】。念头如流时,如果能从善如流也可以。若不行的话,还得从根上治起。
对照着实修的朋友们,我还不够精进,在知与行上存在着很大的鸿沟。怎么才能跨过去呢,先老老实实地让自己成为一个“坐家”吧,至于那个“作家梦”,保持日日不断之功就可以了。如果不成,至少自己是自己的作家。
从雪师的种种修炼中看自己,自己有时在奋斗,自己有时在虚度时光,自己有时可以到处存在,自己有时没有自己……不管是哪个自己,我都接纳,然后不断地修自己,在雪师的指引下一步步超越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