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问所长,为什么我在职场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却一直没能往高处走?
那些获得晋升的人,到底哪儿比我强?
所长建议大家读读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有所收获。
那些在职场上,不断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人,往往都有“不为自己设限”的学习能力。
他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拓展新的边界。
那些你所学过的东西,尽管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能够派上大用场。
总有一天,你会把那些看似散落的点连接起来,成为一条线的时候。
有读者问我:
我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学习机会,但是它跟我的专业和兴趣都没多大关系,学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用,而且还会占用我很长时间,所以我到底要不要去学呢?
碰到类似的问题,通常我的答案都是:一定要学。
因为,有些东西看似今天没用,未来也许会有大用。
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
01
1997年,我读大学三年级。
那个时候很少有大学生去实习,当时恰巧有一家公司在招实习生,我就去应聘了。
你可能想不到,这是一家广告公司。
我的专业是数学,我最大的兴趣是计算机。但我却去了广告公司实习,主要工作是做平面设计。
我的工作就是在一台32M内存,15寸显示器的电脑上,为客户制作报纸平面广告。
那是一个晚报鼎盛的时代,客户很多。
大部分客户都是做报纸“通栏”,因为便宜,两万一天。
如果遇到大客户,或者富翁登整版征婚广告,赚得就多了,因为象扬子晚报这样的大报,整版要十二万一天。
一段时间做下来,我掌握了做平面设计的基本能力。
虽然这跟我的专业无关,我也并不知道以后它会带给我什么帮助,但是我做得特别愉快,因为我很喜欢设计一样东西的感觉。
后来,我又开始做销售和市场。
我联系了很多客户,却只成功地给一家电脑装机商卖出过一个通栏,还给了很大的折扣。
我做的最大的市场活动就是帮助诺基亚推广8110滑盖手机,5110百变手机。广告公司完全放手让我去做,我就招募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近百个学生轰轰烈烈的搞了一回。
三四个活动做下来,我学会了怎么去“吸引别人的眼球”。
虽然我不知道这到底有没有用,但是我做得特别享受,因为我很喜欢销售一样东西的感觉。
02
这段实习结束之后,我就回到学校了,继续主业学习数学,业余研究计算机,时不时参加几场辩论赛,然后准备毕业论文。
我一直都不清楚我在广告公司做的这些事情和我将来找工作有什么关系,直到大四,我必须要开始做简历的时候。
环肥燕瘦,现在的简历讲究“薄”,而当时的简历以“厚”为美。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生平介绍、获奖证书、奖状表扬、刊载论文、老师推荐、在校成绩和所有能找得到的东西都装订在一起,做成一本厚厚的“毛选”状。
可是,如果你是HR,每天收到几百份这样的“人生简史”,你有时间看吗?
当时所有人的简历都是用A4纸打印的,因为在广告公司实习过,我了解到有一种Letter纸比A4略宽一点、略短一点。
我用尽我所学的设计技巧,做了一本彩色的、非常精美的小册子,Letter纸对折,中脊装订。
我在想象,一场招聘会下来,HR收到几百份简历,摞一摞,准备带回去。
他一定会发现,怎么有一份简历宽那么一点?放在中间难受,那就拿出来放在最上面。
一看居然是彩色的,就翻开来看一看,反正也不厚。
翻开一看,里面更加精美,就饶有兴趣地读一读,发现了我精心陈述的特长、资历,这样我就获得了注意。
我一共只投了两份简历,得到了两次面试机会。
最终拿到了两个Offer,然后挑选了其中一家。
当我回过头来看那个时候,蓦然发现,我能够顺利拿到Offer,几乎都要归功于我在广告公司积累的设计能力,和“吸引别人的眼球”的能力。
那些你所学过的东西,尽管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能够派上大用场。
03
1999年,我在一个微软的合作伙伴公司工作,职位是开发经理,带领一个十几人的团队,开发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
我带领开发的这个产品,获得微软年度合作伙伴奖,因此和微软的不少朋友很熟。
在那之前,我想都没想过我会有机会为我的偶像比尔盖茨工作,直到我一个好朋友突然有一天告诉我,他通过了微软的面试,很快就要离职了。
我瞬间被点燃:原来我们是能加入微软的啊?
我投了简历,并应邀到微软面试。
我记得,我在来上海的火车上,还在认真地背诵着自己的英文简历。
我从上午9:30坐进了一个会议室,不断有人进来面试我(四个大陆人、一个香港人、一个美国人),一直聊到下午3:30,终于HR把我从会议室领到了一个办公室,里面坐着一个很高大的男士。后来我知道他是唐骏。
又聊了一个小时,唐骏站起来握我的手,说:恭喜你加入微软。
于是,我正式成为了微软的一名技术支持工程师。
04
在之前的公司,我是技术开发工程师,而在微软,我是技术支持工程师。只有两个字之差,但是它们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
技术开发工程师,需要的是正向思考。
比如我们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通过写代码一步一步实现我设计好的功能。
设定目标,分解目标,然后通过行动达成目标,这是一个正向思考的过程。
而技术支持工程师,需要的是逆向思考。
你的客户打电话给你,一定是因为他在操作系统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他之所以遇到问题,一定是因为他做了一些操作,但是你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操作,你只知道这个结果。
所以你必须根据这个结果,问他一系列问题,去推断他当时到底做了什么。
你要像个侦探一样,一步一步推理出过程,最终才能帮他把系统恢复到最初的样子。这是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
因为既做过技术开发工程师,又做过技术支持工程师,在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的能力上,我都受到了系统又严苛的训练。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拥有这种双向思考的能力,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直到,在微软技术部门工作七年后,我当上了部门经理。
05
我开始领导一个30人的团队,除了上海的团队外,还有2个香港人、1个台湾人、6个韩国人、和14个印度人。
我发现我在处理团队问题时,既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又能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几乎成为了我潜意识。
当你能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时,你就能比别人看得更高、更宽、更远。也因此跟团队成员沟通起来就更顺利。
原来,在做工程师时培养的双向思考能力让我拥有很强的“同理心”。
发生问题,快速沟通,解决问题。我的团队就像一支特种部队,目标一致,勇往直前,取得了大大小小的胜利。
每一个职位,都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学。但是在当时,你不一定意识的到。
而每一个职位,你这辈子也许只能做一次。
所以你一定要求知若渴,在每一个职位上,把能够学到的东西全部学到,全力学好。
因为那些你所学过的东西,尽管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用,但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派上大用,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05
“最后的话”
曾经有人问我:是什么让你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我不敢说我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如果一定要让我总结我走到今天的原因,那一定是:在每一件事情上,我都会做到,榨干我所能学习的一切东西。
如果我当时在广告公司不好好学,只把设计、市场当作一份薪水来源,就不一定有机会进入我向往的那家公司。
如果我做工程师的时候不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好、客户服务的感觉培养好,做管理时就很难有那种强烈的“同理心”。
如果我不是在做项目的时候,顺便学习、报考了项目管理专家的认证,就不会有后来出去给企业讲课的机会。
如果我不是抓紧一切给企业讲课的机会,锻炼我的演讲能力,把自己放在更大的挑战里面成长,现在就不会自己创业做咨询。
如果我不是在做公益项目的时候全力以赴,我后来就不会认识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更不会给恒基地产做咨询顾问。
如果……
如果我没有在每一个职位上,把所有能学的东西都学到,那我一定走不到今天。
所以,在每件事情、每个职位上,都要榨干你所能学习的一切东西。千万不要手软。
你要相信,再小的事情,都一定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不要在意薪水的高低,不要纠结事情的难易,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学到最多的东西。
总有一天,你会把那些看似散落的点连接起来,成为一条线。
这条线会指引你,走向你想要的生活。
——————————————
来源:刘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