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大学毕业一到单位,就陆续有人给她介绍对象。的确,三线城市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涉世未深,长相虽不出众,可二十来岁的女孩,自有一种生动的美弥漫在眼角眉梢。人人都把她当成一种资源给身边人兜售。
半年时间,单位里热心人士前前后后已经介绍了不下十个男朋友给她,都被她拒绝了。
“他抽烟,我最讨厌抽烟的人。”
“张姐,他才1.69米,我穿高跟鞋都比他高,对后代不好。”
大家开始还能理解,小姑娘吗,有挑剔的资本,可渐渐的,她反馈给介绍人得到还是如下的问题。
“他是家中最小的男孩,上面有两个姐姐,被宠的啥都不会,出去吃饭还等着我给安排好。”
“上次我们去吃饭,他当面怒斥服务员,一直捏着拳头,我觉得他有暴力倾向,我远方有个小姨就因为家暴离婚了。”
“……”
渐渐地,大家就淡了下来,一次在饭桌上,一直热心刘大姐语重心长的说:“小美啊,我是过来人人,找对象这个事呢?差不多就得了,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算有,这个人能轮到你头上吗?我是拿你当自己人才这样说。”
刘大姐一说完,周围人可算是找到机会啦,纷纷开始数落她:“就是,条件差不多就得了,我们都是过来人,比你看的清楚,你现在纠结的那些啊,都不是个事。别再挑剔了。”
“就是,我们这小城市,女的一过了二十五岁可就不好找啦,我有个表妹开始跟你一样,三挑四挑的到了三十开外,最后找了个二婚的。可惜啦,你可千万不能再耽搁了,我是过来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可是不是自己中意的人,结了婚也会离啊?”小美怯生生地说。
“哪有啊,我是过来人啦,你看张大妈,当年她可是科室一枝花啊,就是因为要照顾家里的病人,结婚晚了,找的对象差她一大截,可人家这些年也都过得挺好的,昨天还见两老手挽着手遛弯了。”
“就是,就是,人家不仅没有离婚,还过得蛮好的呢?我说呀,你别挑什么有没有感情呢?只要条件差不多,赶紧结婚,生个孩子。”
“……”
“你们说的有道理。”面对着一桌子人的声讨,小美违心地点点头,心里犯嘀咕,过来人的说法都对吗?她不想和刘大姐争论,可她完全不认同刘大姐的说法,结婚了人们就不会离婚,结婚久了,就能像张大妈老夫妻一样能培养出感情,过上幸福的日子?
的确,在婚姻生活上,她们都是过来人,可那又怎样?
如今社会是什么样子?当今的人又是什么样子?
过去人们像一颗植物被种在单位里,年轻时进去就是一辈子,很难挪个地方。
找对象像是投胎,好歹就这样了,人们宁可一辈子憋屈死,因为离婚也是个死,社会没有给他们什么活路,身败名裂成为边缘人士,仅仅是离个婚就像被开除了人籍,就差划到畜生群里了。
以前,个人几乎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生存的,在城里,家里要有男劳力人扛煤气罐、打家具、搬家等,有女人洗衣、做饭、缝缝补补,这样日子才能过的下去。在农村就更不用说了,人到了岁数不结婚日子都没办法过下去。
与此同时,一旦进入婚姻生活中的人,无论男女,全都被死死绑在里头。哪怕是对方有恶习,家暴黄赌毒,一方都不敢轻易离婚,谈到离婚就像是家里死了人一样,不仅周围的人觉得丧气,连自己都觉得矮其他人一头。哪怕是凑合的婚姻也都得过下去,那简直算是用生命在捍卫婚姻啊!
而现在呢?两个感情不好,分分钟就能离婚。没有人再打听别人私事,即便是那么三姑六婆苦劝女人,离婚就不值钱了等等,那又怎样?也挡不住有许多离婚是由女方提出来的。
对男方来说也是如此,以前男人敢有外心,老婆可以名正言顺闹到单位让男人低头,可现在要有老婆闹到单位,人们纷纷同情她老公,也没有哪个领导愿意管这样的事。
说结婚久了能培养出感情,这话放在几十年前还有可能,现在怎么可能?
别说社会诱惑这么大,现在人都忙的四脚朝天,在家呆的时间少之又少,就这点可怜的时间还要用来培养感情?是上辈子毁了银河系还是怎么着,要受这样的惩罚?
只想说,饶了我吧,没有合适的,我宁可一个人。这就好比,人人现在都买成衣穿,有人非要送给你些布匹让你自己学裁缝自己做衣服,更过分的,有些人恨不得就给你些棉花、纱线,让你自己纺纱织布。
别觉得这样的事不可能,那些愁嫁女儿的父母们,有的给自家孩子介绍对象,恨不得是男的,活得就成。网上隔三差五出现,有母亲给研究生女儿介绍装修工的。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他们信奉的,也就是结婚就能培养出感情来。
在婚姻这件事情上,过来人的话听听就行了,具体怎样还是要自己做出判断。
我们再来说说金钱观念的事,紫琳的妈妈,一辈子勤俭节约,又是单位的会计,成本核算精确到了圆角分。退休之后,早晨去早市抢菜,晚上跳广场舞,剩余时间在家发挥余热。
女儿买一件普通衣服必须控制在两百元以内,如果发现女儿竟然买一件衬衫、T恤都五六百上千,不唠叨个一两个月是不会罢休的,她像所有老年人一样,动不动就说自己是过来人,年轻人要艰苦朴素才是美,干嘛把精力都用在吃喝玩乐上。
直接结果就是,女儿被她逼得变着法编瞎话,吃穿用度都要去掉个零才敢告诉他,一次,紫琳朋友海淘一个包三万多,像往常一样,跟妈妈说三千,老人家吓得差点儿下巴都掉了,差点儿心脏病都犯了。后来,紫琳硬是搬到公司附近,不在家住了。
妈妈的口头禅就是:“我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人的一生长着呢,这么糟践东西,浪费钱,到老了挣不了钱了怎么办?要有个天灾人祸怎办么办?”
客观理性地看,紫琳妈妈的话完全正确啊,人生肯定会有波折,我们要在自己年富力强是储备金钱以备将来的饥荒。说实话,这种焦虑人人都有,就算你现在月薪一两万,可一想起房价、物价,还不是得赶紧滚回来加班。
这代人对未来的焦虑更强,可是同样感受到焦虑。所谓过来人能想到的就是节俭、节俭、再节俭。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三瓣花,节俭其实很简单,一天吃三五个馒头,管饱还省下饭钱了。衣服穿不烂不买新的,这样算下来一年花不了几个钱的,可又能省下多少呢?
省下的总超不过挣到手的钱吧?
应对金钱上的焦虑,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开源、一是节流。老一辈过来人因为种种限制,他们永远只想着节流,可作为年轻人我们必须得开源啊,这样才有活路啊,稍微有头脑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这点上千万别听那些过来人的瞎哔哔啦!
对年轻人来说,吃穿用度不仅是消耗,也是一种投资。以前中国人在穿着上的观念尤其错误,觉得讲究穿着是浪费,在现代社会,穿着得体,合乎身份是一种礼仪,是我们面对工作、社交的一张名片,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
如果现在一个年轻人,不管TA是清华、北大毕业,还是南翔技校出来的,抑或是在工地上搬砖,路边摆地摊,如果TA从来不在穿着、人际交往、个人学习这三个方面花钱,TA肯定是不会有未来的。
无论是在婚姻方面还是在金钱方面,过来人的建议都不值得我们当做金科玉律去遵守。
时代在发展,我们在成长,新一代肯定会比老一代更适应这个社会,放在更大的一个维度上说,这是数十万年来的规律,也就是天道。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我是过来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你就把TA当成三季人好啦,别浪费精力。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过来人,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人,努力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保持独立思考,选择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公众号:海力布救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