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源自对可控事物的掌握权和不可控事物的确定性。认知世界里的确信无疑,能带来至高无上的安全感,试图打破的反叛者会破坏这种安全感,所以,不好意思,危险的逻辑需要被驱逐,并且需要接受安全思维的矫正洗礼。孩童的世界观里不需要太多的确定性,他们的兴趣点在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成年人的世界有着很多现实因素的羁绊,工作,利益,社交……责任愈来愈重,改变愈来愈奢侈,甚至变得危险。应该做什么成为几乎所有行动的首要考虑点。想做什么,太遥远太不切实际太幼稚太可笑。
为什么对于中年人的言语,自身的感受会这么敏锐这么刺痛?明知无果何苦非要表现出反抗?何不阳奉阴违?因为厌恶听到应该做,愤恨听到应该做,恼怒听到应该做,那是你们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本来就是错误构建的,没有撞得半死的错误,拿什么构建自我生活的轮廓?可是愤怒倾泻之后,自身的这种恼火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束缚?仔细反思生活中的决定,自己优先考虑的是心之所向还是理应所然?恐怕回答只有哑然。
压抑的情感终归有一天会爆发,不论表面看起来多么乖巧平和,曾经未被满足的愿望终归会在理应不合适的时间节点出现,再次遏制还是任其发展?此时按照文章的套路,指出两者利弊,要求两者有机结合,方为大圆满。嗯,一般文章里能说清楚怎么做的事情,落到现实都是让人一脸懵逼。这倒是挺有意思的,然后自己接着去类似的文章里寻找答案,周而复始。很惊恐地发现,年龄越大,给自己的规则限制越多,于是慢慢变成如今的自己和将来的年轻人所不屑的迂腐顽固的中年人。于是拼命喊着挣脱束缚还原自由生活不设限,反而限制更多更乱没了头绪。心里默默嘀咕,人啊,真是复杂到能彻底理解自身就已经着实不易了,有时间呢,还是跟潜意识聊聊,人家才是大师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