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作者: ea4f19149938 | 来源:发表于2024-07-15 13:33 被阅读0次

                    唐代 ·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星横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相关文章

  • 日月夜的随笔

    日月夜是个乡下娃,所以日月夜从来没出过乡下。 日月夜的名字是日月夜的爷爷取的,爷爷说日月夜包含了世间万物...

  • 夜半月

    夜半无人夜半月, 半无人夜半月夜, 无人夜半月夜半, 人夜半月夜半无, 夜半月夜夜半无, ...

  • 诗词对比鉴赏

    ——《望月怀远》《月夜》《月夜忆舍弟》 从类别上看《望》、《月夜》和《月夜忆舍弟》同为借景抒情诗,内容而言同为对月...

  • 2019-04-02

    <月夜> 窗前明月夜, 皓月常相眠。 ...

  • 月夜昙花

    月夜昙花 空谷人迹绝, 月夜更无蝶。 一年流霜聚, 花开嫦娥倔。 月夜昙花 空谷人迹绝, 月夜更无蝶。 一年流霜聚...

  • 2017-11-17

    星月夜

  • 江湖·明月夜

    江湖·明月夜 我叫明月夜,明是我的姓,月夜是我的名字。 南州,江南道,乌蒙城,我在城里出生,我在城...

  • 月夜

    盈盈一水袖 清寂相思楼 微光不映双人走 寒风也不留 无处话离愁 静待梦中守 奈何凌时孤自忧 卿颜难再有

  • 月夜

    月夜 正月十六,夜晚。 快十点了,老公忽然兴奋地提议一家人到楼下健身,女儿是一口回绝,我则被他连拉带拽,穿衣戴帽,...

  • 月夜

    初八,冬夜,薄雾。静谧的冬夜,月色朦胧,斜斜地对小楼温柔私语。年尚未完全过去,门口的街道依然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在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wd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