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文庙

作者: 寒山老酒 | 来源:发表于2024-05-08 10:28 被阅读0次

    清早在酒店吃了自助早餐就冒着小雨离开了恩阳,下着雨街道上人和车都不多,雾气蒙蒙的就沿着导航上了高速沿银昆一路向南,行驶壹佰公里后在营山望龙枢纽向东拐上了张南高速,在渠县出口下了高速,这段共行驶壹佰五十余公里。下了高速沿黄花大道和庆丰大道行驶了几公里就到了县城,过了状元桥就从新城区进入到了老城区,渠江穿城而过,整个县城显得古朴安静。文庙在县城和平街的顶头,最里面还辟出一块地方修了停车场,老县城的道路很窄,只有两车道宽,旁边的建筑物都已经盖的严严实实,能看出来很多还是老旧的私宅,也有很多单位的房屋,但老城区显得人气要比新城区旺一些,新城那边马路虽然很宽,但烟火气却不足,老城这边道路狭窄房屋老旧,但烟火气十足,停好车进入文庙,还是超乎了我的想象。

    渠县,古属賨国,秦置宕渠县。1376年(明洪武九年)更名渠县。历年文风极盛,对孔子的尊奉特别推崇。渠县文庙建于宋代嘉定以前,在渠县城内西隅石于岗顶,公元1297—1307年(元代大德年间)重修;公元1368—1398年(明代洪武年间),邑侯梁从义移建于县城南外西岩侧,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邑侯邸居正又于南郊将文庙迁回旧址,公元1643年(明代祟祯十六年)九月初九,文庙被农民起义军焚毁。《渠县志》载:“癸未重丸之交,‘贼’由西城毁堞而入,学宫焚焉。”隔二十年后,公元1663年(清代康熙二年)再度兴建。康雍、乾、嘉亦相继修葺。后存的文庙建筑,是公元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动工重修的。整个工程于公元1821年(清道光元年)秋季才告竣工,前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费时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  建国以后,文庙几经培修。既保持古朴典雅的风貌,又成为全县人民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文庙气势雄伟,构思精巧别致,建筑工艺精湛,文化气氛浓郁,布局严谨有序,保存基本完好,堪称巴蜀一绝。文庙大门雄伟壮观,朱红照壁,十分耀眼。正北面“宫墙万仞”四个遁劲有力的楷书鎏金大字,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宫墙两边大门悬匾,左有“圣域”、右有“贤关”,即圣贤所能至。桥护栏雕刻文房四宝、花鸟虫鱼、祥云怪兽等。中桥两头为精雕蟠龙,只有状元衣锦还乡才可过此桥,寓意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两旁的二桥,也只有功成名就的读书人,才够资格过一趟,称做“游泮”,且要举行一定仪式,即所谓“泮水生香”,始能走过。过了泮池,则为青砂细石砌成的“棂星门”牌坊,高大壮观、精巧绝伦。牌坊上的“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祥云”、“五蝠归真”、“麒麟送书”、“鱼跳龙门”等浮雕图案,皆为上好石料,精雕细刻而成,被誉为巴蜀牌坊之首。能工巧匠砌成的“宝珠山”、七个小巧玲珑的八角亭以及宛如玉带、碧波荡漾的渠江尽收眼底,使人遥思无限、心旷神怡。

    走进文庙,引人注目的是雄伟壮观的的朱红甬壁,正背两面皆书鎏金大字“宫墙万仞”,其正面四字,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宫墙建成于公元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宫墙万仞”四字,来源于《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古代人们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是形容高的意思。宫墙两边的大门左边悬扁额为“圣域”二字,右边为“贤关”即圣贤所在之地,门前一眼石井,曾立有石碑一块,上刻行书“文武官员到此下马”诸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渠县文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wd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