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救赎》是一本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作者用自己的原型创造了一个医学生的漫漫成长之路。故事里的沈鲍鑫因为亲人被医生拒绝手术而离世便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可当他真正穿上白大褂,却发现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https://img.haomeiwen.com/i5538963/5c2e7e98f3c408c3.jpg)
这本书的作者之前也是一名医生,他是白衣天使,是救死扶伤的大夫,是什么让他弃医从文,放弃了手术刀而选择了笔杆子,你们不好奇吗?
人呐,有的时候真的很双标。自己生病的时候求神拜佛,到了医院把医生的话当成圣旨,药再苦也吃得下去,医生让你戒烟戒酒,再不情愿也不敢吱一声儿。
一旦病好了,医生的叮嘱便会被抛之脑后,什么要多运动,不能熬夜,统统不存在的,我就是王,想干嘛就干嘛!再翻翻之前的住院单,寻思着怎么那么贵,这医生不会拿了别人的好处乱开药吧?再看看自己的刀口,总觉得不完美,这医生手艺真不行!
总而言之,有求于人的时候他是神仙,是活菩萨,一旦用不上了,看都不带看一眼,有些人甚至会道德绑架医院和医生,从而谋取自己的私利。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从医的原因了。
在这本书里,沈鲍鑫一路跌跌撞撞,从一个新人小白开始,在医院里摸爬滚打。他看到了很多同事仅仅凭着一腔热血在坚持,但很多时候又对病魔无可奈何,他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抢救病人,但是遇到了只看结果的家属,常常心力交瘁。
说白了,医生只是一个职业,他们也要赚钱,也要升职加薪,也要照顾自己的家人。但是在病人眼里,他们除了治病救人,如果还有别的想法,都会被指着鼻子谴责。
在故事里,作者写了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到医院里挂水,护士扎了两次都没有扎好,小孩痛得哇哇直哭,男孩的父亲见状直接上前甩了护士几个耳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是的,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新闻里常见。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会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学医呢?是什么一直在支撑着他们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我想,大部分人的初心还是治病救人,悬壶济世吧!
虽然总有人不怀好意,成为你道路上的绊脚石,但他们内心坚定的信念,足以打破一切的一切!
这本书的后劲非常大,很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