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一个名词,冒名顶替综合征 imposter syndrome,即很多人将自己的成绩归功于运气,而且越成功症状越明显,越担心自己会在某一天会被拆穿,所以只能更加努力的做事情,以减少自己被拆穿的可能。起源是以前的工作都是有明显的检查标准,但是现在,创造性,服务型等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从而越来越无法标准衡量,从而导致自己都会放大缺点,将成功归咎于运气,尤其是女性(论文观点)。从我自己角度来看,我觉得我是这类人,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够完善的地方
最近看到一个西方的研究,大致是说上个世纪初人们发现了3个基本概念,原子,比特,基因。然后先后出现了基于原子的原子弹,核能等军工也的发展,以及当前基于比特的各种信息工程都得到充足的发展。虽然当前原子被细化到量子领域,但作为分支,量子超级计算机也是比特的补充。只有基因的发展一直由于技术和伦理的原因,一直得不到发展。所以未来,生物工程师和社会学的发展会比较好。鉴于自己之前吃了学长的亏,选了一个不够好的专业,所以,想着,以后这个方向是不是可以供儿子来选择,或者有意识的培养其对这方面的兴趣
最近有佩眼镜也有买衣服,但是冲突的地方是,我以前眼镜都是偏商务的,现在买了个流行的大框,衣服也买了街头的宽松。工作中希望能够与人友善,又希望能够让别人听话。我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人?似乎还是没有找到答案,一直在这两个风格间摆动,最终两不像,还是说这种中间态本身也是一种人格?有多少人在自己30了,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怎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