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心!水煮鸡蛋变绿了会致癌!》
《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
《驾照考试要增加科目五?还没考驾照的人抓紧时间!》
……
你对这些新闻标题眼熟吗?或者已经阅读过,并信以为真?如果仔细去核实,会发现它们——都是假的。
如果你被这些假新闻骗了觉得不痛不痒,可以一笑了之,但是你愿意让正在玩平板电脑的孩子也受到类似的欺骗吗?
身处科技发达、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孩子们越来越早地接触网络世界,每天会从各种社交网络获取信息,而这当中却充斥着不少的虚假新闻。孩子们的知识系统和辨别能力都还比较薄弱,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被假新闻误导和伤害。
假新闻通常会传递一些愚昧大众的社会负能量,或者杜撰出违背科学常识的信息,二者无论哪一种都在潜移默化地妨碍孩子建立完善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从而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亟须培养他们对新闻真实性的判断力,告诉他们不能相信看到的所有新闻,要学会自己发现真相。
在布鲁姆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中,分析、综合及评价是三个高级阶段的目标,传统教育对我们的学生少有训练。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教孩子在日常阅读新闻时,学会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来提高这三项认知能力。
二
以下我们将分享10个识别假新闻的好方法,以帮助学生评价网络新闻,提高批判性阅读理解能力,成长为制止谣言的智者。同时,这些技巧也适用于任何其他类型的内容。
1.谨防标题党
假新闻通常会用一些抓眼球的另类标题,用词夸张、令人惊奇,往往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出情节。
诸如“五台山女尼结婚,众师姐妹前来参加婚礼”“河南大学生娶同学妈妈”之类的社会奇闻,是假新闻的概率非常大,很有可能就是一些钓鱼网站在窃取个人网络信息。
2.仔细看网址链接
一个模仿正规网站的虚假网址,可能会是假新闻的警告信号。
许多假新闻的网站网址会做一点细微的修改,伪装成总是报道真新闻的具有公信力的网站。
3.调查新闻的来源
一般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考察网上搜索的信息源身份和写作者的发布历史。(例如,考察写作者用于其他社交媒体的帐户,业内口碑,单位隶属关系等信息),确定其写作ID不是刻意伪造和编纂的。
第二步,小心验证文章中“五个W的信息”,即: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who, what, when, where, why) 。
新闻就是要告诉人这五件事情,但有的新闻里,不是缺这个就是缺那个,有的甚至要缺两到三项。这样的新闻就很可疑,执笔人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到现场。
4.注意异常排版
有公信力的媒体网站十分注意文章内容的质量和排版细节,相反,许多登假新闻的网站排版混乱,错别字无数。如果看到这种情况了,就要仔细确认其真实性了。
5.对影像信息保留怀疑
眼见不一定为实。
在这个合成影像可以以假乱真的时代,不要太相信图片和视频,假新闻里经常会穿插一些人工合成的影像材料。
常常会出现一些由假照片发酵产生的假新闻,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华南虎照片事件”。案件当事人周正龙用老虎画拍了一张假虎照,这桩无中生有的“丑闻”甚至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严重到损害国家形象。
如果实在对某个新闻内容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下这些图片的来源,以此辅助我们判断文章的信息是否为真。
6.留意时间信息
假新闻里包含的时间信息可能毫无逻辑,或者发生事件的日期被调换了。
例如,有一则关于山东莱阳14岁神童被美国麻省理工录取的新闻,当中提到:该学生于10月13日成功签约MIT。据查询,当年MIT本科入学申请的截止时间是11月15日和次年3月15日。学生在申请截止前就已经被录取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7.核实消息来源是否可靠
假新闻往往不会注明消息的来源,关键的部分喜欢采用“业内人士”“知情人士”一概而过,而又不会交代这些人士的身份。
数字第一媒体(DigitalFirst Media)的编辑史蒂夫·巴特瑞 (Steve Buttry)提出验证信息的三点基本原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人要具有判断信息的敏感度、执着精神、怀疑力和技巧运用。
知道消息的来源,可靠性(信息提供者的诚实度、消息数量、种类和来源的可靠性,尽可能找到当事人进行交流)。
是否有合理的文件证明 (或文献资料、参考文件、引证材料、证书、证件、旁证)。
8.去阅读其他相关的报道
如果其他报道完全没提到相同的内容,那么说明这新闻八成就是假的。如果一则新闻被很多家值得信赖的媒体报道,那么它极有可能是真实的。
要鼓励孩子们在看待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能从不同纬度多加考量,找到真正的核心信息。
9.这则新闻是否是个笑话
国外有很多专门的假新闻网站,披着幽默讽刺的外衣恶搞政治、社会新闻。与此同时,国内也不时涌现出一些恶搞新闻,有时候很难区分假新闻和讽刺新闻。
当读到有些语气调侃、情节夸张的新闻时要注意辨别这是否只是作者在开玩笑或者恶搞、讽刺。
10.有些新闻被刻意造假
很多假新闻被有心人剑走偏锋、刻意捏造,只是一种营销和吸引流量的手段。比如明显出现企业名称、产品品牌的新闻(批评稿件、比较性稿件、分析性稿件除外),这类文章大多是由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操作的。因此读新闻时一定要带着批判性思考去辨别真伪。
—完—
亲爱的朋友:
平时,你用什么方法识别假新闻?
经验?直觉?还是根本不区分?
在这个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年代,希望本文的方法可以对你有所启思。
祝安!
智能观 灵米
2018-12-12 于北京中关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