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六天,揣摩击中人心之处

第六天,揣摩击中人心之处

作者: 敏敏子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5-20 23:01 被阅读0次

    #和潇洒姐写作100天#

    今日写作作业是阅读一本书,并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去学作者的写作精髓,我只想感叹,太难了啊!

    文章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精读目录,体会提纲。

    我翻了好几本书。文学类的书籍现在不知怎的,目录都没有。实用类的书籍倒是很多目录,可学写作难道看实用类的嘛?

    分析《自控力》?分析《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法律常识》?

    没办法呀,工作了后,买的最多的是实用类的书籍,文学书籍反而买的少,还有一本十分厚重的是《红楼梦》,总不能去分析它吧。

    我其实很想试着去分析《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看一次哭一次,但是书籍不在身边,现买也不大可能,只能到网上去查。结果微信读书上直接序言后面接内容,完全没有目录。

    第一遍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第二遍确认了后才知道是真的没有目录。然后去淘宝店铺看,也没发现目录。那就只能换下一本了。

    没办法,那就余华的《活着》吧。

    这是我看了一遍不敢看第二遍的书,太揪心太难受,是一种只要想起来就觉得心头被压的沉重的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好,打开书籍,翻一页,翻两页。

    余华老师真的不爱写目录啊。

    活着目录

    全篇,6篇自序,一篇内文,加一个摘要构成。

    内文从23页-243页,中间一个字都没有透露。如果初看书籍,想从目录来找信息,那可能会无功而返吧。

    再一次感叹,余华老师,是真的不爱写目录啊。

    《文城》更是连目录页都没有。

    既然目录起不到作用,那么我们进行第二部。

    第二部,精读作者前言,了解作者背景。

    在中文版自序中,余华老师说: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能寻找的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韩文版、日文版以及英文版,也都是介绍这些内容。

    日文版里有有个观点比较有意思,一些意大利的中学生向余华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益的问题:“为什么您的小说《活着》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在哪里?”

    余华老师回答说:“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侥幸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他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这个回答和韩文版自序里的一段话不谋而合: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这几篇自序让我感慨良多,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就是靠着这样的信念一直存活下来的。不论遇到多大的苦难,都咬牙一一走过来了。

    写出这样苦难人生的余华老师又有怎怎样的经历呢,然后就去网上搜查了一下。

    网上的信息有限,只能看出生平,无法知道过往经历中他的感悟。

    从19岁开始试着写作,期间做过一段时间牙医,获过多次大奖。

    余华老师的生平介绍中,没有他故事那么跌宕起伏,但他的故事却是曲折动人。除了好文采,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感知世界的心。

    第三部分,精彩华读

    哪里是精彩部分呢?我觉的几乎都是。

    文章中没有用到类似“大悲大喜”的词语句子。就像是一个人在和说一件事,娓娓跟你道来,但里面的苦难悲痛全都不少。

    全文最后是富贵和少年讲完了他的故事,福贵拉着牛渐渐走远,并且嘴里还吆喝了一首歌,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是这样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福贵在经历了家人先后离去后,仍然顽强的站立在这片土地上。

    人的一生这样短暂却又这样漫长。

    如何过好这一生,如何活好这一生。大概在这本书的自序里就已经说明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六天,揣摩击中人心之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ab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