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好的回忆3

美好的回忆3

作者: 木子lg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12:21 被阅读0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发已经进行了5个年头,全国各族人民虽然还在为奔向小康社会而忙碌着,但农村的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已经很少出现上辈人那种缺衣少食的窘迫局面。学生们在学校一天三顿饭的同时,还可以从家里边带一些饭菜作为补贴。

        每次周日下午返校的时候,羸弱的肩膀上标配的有两件东西,其中一件是军绿色的帆布黄挎包。黄挎包里装的有两样东西:四、五个馒头和一个玻璃瓶。玻璃瓶里装的是所谓的咸菜:有白萝卜丝儿、胡萝卜丝儿、白菜丝儿,冬季更多的是huang菜(一种由萝卜叶经过发酵而成的酸菜),偶尔改善一次的话,会是一瓶煮熟的黄豆。

        先说馒头吧。学校的伙房会在每周四的中午蒸一次馒头,前三天学生都是吃自带的。学生自带的馒头数量有限,一般是按天算着吃的,恰好到第四天的时候吃完。在冬天,馒头像石头一样,又凉又硬,用力的啃下去,可能会啃掉那么一小块。即便是这样,但在生物体饥饿的本能面前,自然就算不了什么。如果是夏天,馒头的表皮上会出现灰褐色的斑点,甚至是毛毛。那我们吃馍的时候会把表皮一点一点的、小心翼翼的揭掉,里边的馍芯吃起来依然是那么的香甜。黄挎包一般是挂在宿舍的土墙上,等到第三天去吃馍的时候,挎包是扁扁的,里边剩余的两个馍会不翼而飞,遇到这种情况就只能挨饿了。

        再说说咸菜。自己带的咸菜大约也就是吃两三天,自己吃咸菜时总是那么怜香惜玉的,依依不舍的,筷子插进瓶子里夹了一点点,然后再抖一抖,为的是能够让那有限的咸菜,发挥的作用更持久一些。有时自己精心留下来的咸菜,会像馒头的命运一样,连带着玻璃瓶子偷偷的飞走了。以后的两天半,伙房里边也会有一些简单的菜,不过很少有人买,那个时候学生的味蕾没有现在的挑剔,一碗糁儿汤直接就可以下肚。学校做饭的锅非常大,每次吃完饭的时候,锅里边有一层糊了的饭渣,附近的居民会去刷锅,然后把刷剩的泔水挑回家喂猪。偶尔他们会免费送些萝卜丝儿或者白菜丝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那么幸运的抢到一点的。

        肩膀上的另一个物件是一个小白布袋子,袋子的中间用麻绳扎着,就像两节的莲藕一样,一头是白面,一头是玉米糁儿。到学校后先到伙房,将白面和玉米糁儿交到司务长处,交了一定的钱后换到了一些饭票。吃饭是用饭票结算的,一般情况下一碗糁儿汤是二两粗票,晚上的面条饭除了二两细票之外,一般还要缴纳一分到五分不等的钱。最高级别的是每碗里边有那么薄薄的三两片豆腐,需要另加五分钱,我们称之为“五分汤”。“一分汤”是最简单的,就是开水煮面条,再加一点点食盐而已。

        学校的饭票分粗票和细票两种,是一种当时流行的土黄色的小纸片,面值有二两的、四两的、半斤和一斤的。一斤面值的两种饭票是一样的,只是粗票会在票面上的一头大约1/4的部分染上了红色墨水。细票的价值要比粗票的价值高一些,男生们总是细票不够吃,粗票有剩余。时间长了之后就有调皮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妙”招:把粗票染了红墨水的那头浸到水里边,大约一天以后红色就会退的差不多了,只留了一点淡淡的,不认真观察是发现不了的一点红色。这确实帮我们解决了一些困难,直到被学校发现为止。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有一种羞愧的微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好的回忆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cg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