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们都爱汪曾祺

我们都爱汪曾祺

作者: 王拙南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12:18 被阅读0次

第一次看汪老先生的文章,是在小学。偶然从姥爷床头发现的一本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小说选刊》杂志,选取的文章是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幽冥钟》和《茶干》,遗憾的是那时年纪小,未能记住作者的名字,但连万顺茶干的滋味一记到如今。

后来也是听姥爷说起样板戏《沙家浜》: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惊诧于那个年代的样板戏竟然有此等词句,一看编剧,排在第一位的赫然是汪曾祺。

再后来看的便是《受戒》《大淖记事》等等一系列汪曾祺的散文小说。网络上最常提起的汪曾祺作品是谈吃系列。的确,汪曾祺写吃极好,比如他说豆腐,“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手法几乎只用白描,但写的能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以白描写出声、色、味,笔力之劲难以想象。更让人拜服的是,竟毫无雕琢痕迹,这便不只是功底了,更是天赋和修养。

但若只说谈吃系列,未免将汪曾祺放得浅了。 汪曾祺生于民国时期,年轻时在乱世经历过乱世,后来又在太平世经历过乱世。他的文章里一半是回忆年轻时的乱世,一半是反思太平世的乱世。与他同年代的作家们,往往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情绪要宣泄,从纸笔里倾泻出来,太多,太汹涌,反而让读者无所适从。但汪曾祺是不一样的,他始终是以娓娓道来的姿态,讲在联大跑警报的往事,讲文革里曾眼见过的故事,既不无限追忆地想要回到30年代,亦不划清界限似的痛诉60年代。在他的文章里,你能感受到一种宽厚,对于时代,对于身处于那个时代的人(包括自己在内)的宽厚。

世人评价说,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这句话是半点不过分的。 他是从时代里路过的一只鸿雁。 从六七十年代那十年里走过的作家,我喜欢的仅有汪曾祺、阿城和张贤亮,爱的是汪曾祺和阿城,但深爱的,唯有汪曾祺。

朋友给了我一本吴念真的书,我上网搜索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则访谈。吴念真说汪曾祺“这个老人家这么好”一下觉得很开心。这种感觉也不是是深夜遇知音,而是又一次坚定了我的想法——人人都爱汪曾祺。 汪曾祺是一种文人梦想,无论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人,暴戾、虚伪,哪怕是恶毒,都希望如果有可能的话,能成为汪曾祺那样的文人,写出汪曾祺那样的文章——清新、天然、毫无造作之气,像是天地化生时的一股云气。

但成为汪曾祺又何其难也,凡能写文的人,总忍不住想去卖弄辞藻,但汪曾祺偏偏一路就是要去腻留清。瘦,但不能嶙峋,是流过溪涧春末夏初里温柔的水,是吹过树梢三四月里和暖的风。

今天我想给你们推荐的就是汪曾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受戒》

我们都爱汪曾祺

我有个很奇怪的习惯,买书得先看出版社。十月文艺出版社的这本书,装裱很精致,拿在手上也有纸质书独特的厚重。

这部书大多是短篇故事,围绕着“大淖”这个地方,其实也就是先生的老家高邮。高邮向来是山明水秀之地,书中的语言也犹如在画中一般优美。

先生的文中不仅浸透着这样的风俗画般的美,还有更多的,是人情的美。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在苍茫的芦苇荡中间在缓缓的流水之上达到了高潮。小锡匠和巧云最终也得以在大淖终身相守。喝茶的如意楼,隐隐地透露着世俗的欢乐。

在他的书里总有很多不动声色的幽默,常常能引读者会心一笑。私以为,能够幽默行文便是文者的一种大境界。汪曾祺是一个拿着自己的天赋肆意挥洒的人,读他的文章只恨太短,还没看够就戛然而止。你意犹未尽的往回翻,仔仔细细读好几遍了才肯撒手。

他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真真实实在生活的人。比如他写栀子花。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 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 "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那种感觉就像是积蓄在胸口一股气,痛痛快快的舒了出来。然后会让你掩面羞愧,心里想:我是绝对写不出这种句子的。

而文人特有的清高狂傲之气,他也是有一点的。看他的照片,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者,但文人骨子里的高傲,让他有着自己对自己作品的定位。

先生曾经自语:

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奋,人间送小温。

关于这本书,关于老先生的一切。都交由你们去慢慢体会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写在最后:

  一直在想所谓文学,所谓艺术,对我们来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成本极低的带你进入遥远世界的通道,但是当你踏入这个世界之后,你具体能看到什么,能领会什么,它本身不会提供这样的指引,它在那里等待人们涉足,却又永远不会为任何人的阐释而改变,人们对它的记忆仅仅属于他们自己。

我甚至会记得某一天在课桌下翻过的杂志,记得读到故事的某一章节是突然瓢泼的大雨,记得读到一个案子告破松了一口气时从飞机窗口看到漂亮的云层,记笔记昏昏欲睡是抬头看到楼下便利店的灯光。

哪怕我会忘记它具体谈论的哲理,会忘记故事的情节转折,忘记作者的姓名国籍,但是不会忘记它们带给我独一无二的感受,这是它们和我之间存留下来的静默而弥足珍贵的对话。

实际上,每一次观影或者阅读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对生活的经验和意义,就好像独自走在茫茫的未知里,突然有了一束又一束光打在身上,照亮前方的路,它们让我走的更沉稳,也更踏实。

共勉~

相关文章

  • 我们都爱汪曾祺

    第一次看汪老先生的文章,是在小学。偶然从姥爷床头发现的一本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小说选刊》杂志,选取的文章是桥边小说三...

  • 体味汪曾祺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汪曾祺:“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爱他”。 最近,我读了汪曾祺...

  • 读《家常酒菜》品汪曾祺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汪曾祺:“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爱他”。 最近,我看了汪曾祺作...

  • 读书笔记 - 做饭

    书名 :做饭 作者 :汪曾祺 出版 :江苏文艺出版社 “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爱他”,这人便是汪曾祺。贾平凹...

  • [日更235] 菜

    中国不少省份的人都爱吃辣椒。——汪曾祺 在乡下老家带了些菜回来,有长豆角和辣椒。 这些菜都是我妈种的,她在家闲不住...

  • 我们都爱唱

    (一) 她是声乐研究生毕业,他是戏曲中专毕业。她是城里人,他是农村人,但他们在同一个城市。 在一场演出中,大脸的他...

  • 我们都爱谣言

    说到耸人听闻的谣言,莫过于上世纪末,千禧年世界毁灭。相比于某蛤逝世,公司倒闭,整体经济不行等当下盛行的谣言种类,末...

  • 我们都爱她

    Children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

  • 我们都爱借口

    年龄的增长会带走很多东西,年少的纯真,年少的坚持,年少的真诚。 都说这个社会太复杂,将我们一点一点吞噬了进去,做着...

  • 我们都爱大白

    看到后面小宏一众人历经两战每战不到十五分钟(估计的)就结果了大反派的时候,我才终于想通慢悠悠的撒尽笑点和萌点的前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都爱汪曾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cg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