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在上海交响乐团上演了一场多媒体音乐会,由上海民族乐团原创的《栀子花开》。还未开演就被舞台上巨大的背景画温暖到,粉色的花树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将冬雨带来的阴郁和不适一扫而空。舞台上布置了十一个座位,应该有十一位乐手参加演出。看了介绍分别音乐有一条简单的叙事线,描写的是一段属于青春的情感。
乐手们身穿一袭白衣上场,有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第一篇章《邂逅》,李霖先用中阮弹出了优美的主题,感觉中阮的声音有些像吉他,清脆而富有颗粒感的音色十分动人。另一支中阮加入对话后,音乐的变化丰富起来,接着是大提琴温暖音色的加入,当李霖用柳琴时,感觉更像少女在栀子花开的时节里一场浪漫与热情的邂逅,青春如花,在花开的季节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随着音乐的进行,屏幕上从晶莹剔透的水珠变化成了展开的水墨画,灵动的笔触仿佛是戏水的鱼,然后随着音乐的铺陈,画卷上的笔墨逐渐堆叠,感觉像看一幅狂草。
第二篇章《相恋》,演奏家金锴分别用笛子和箫吹奏出委婉悠扬的旋律,脑海中出现翩翩少年,接着是其他声部的加入,主奏乐器一直绵延的旋律仿佛是与清纯少女互诉衷肠。屏幕上是漂亮的水粉,色彩鲜艳,相互晕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浓情蜜意,无比浪漫。
第三篇章《离别》董施栾演奏二胡带出了离愁别绪,低音提琴也加强了这种氛围感。相聚别离,无论是感情还是其他,人生就是在分分合合,得到和失去中不断地成长。夜色中明月带着几分清寒,情到深处人孤独,但共享月色,如同伊人相伴,音乐与画面共同营造出的朦胧美感让人动容。
第四篇章《花开》。李胜男的琵琶演奏非常出彩,最喜欢的是最后一段两位打击乐演奏家相互的竞奏,不同的鼓声错落有致,此起彼伏,仿佛是那一树又一树的鲜花烂漫绽放,在温暖的春天带来强大的生命力。背景绚烂的色彩,充满对比和视觉冲击力,让我想到王小慧的摄影作品,那些花的精灵带着它们美丽的灵魂不顾一切的来到世间,只为一次完美的绽放。
《栀子花开了》多媒体音乐现场是一场让人耳目一新的演出,11位乐团演奏家都是80、90后,而整首曲子上海音乐学院的四位青年作曲家戴维一,纪冬泳,李京键和艾尼瓦尔·瓦吉丁合作完成。音乐不仅用到了民族乐器,还有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及西洋打击乐器的加入,主题一次次用不同方式的演绎,突破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审美界限,加上多媒体带来的视觉美感,让乐曲更加赏心悦目。很喜欢今晚的音乐会,可惜来的观众不多。希望有机会再听到这样的新作,也希望这部作品能让更多人欣赏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