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周终于找机会翻了翻《从0到1》。
这本书几年前就大火了,但我直到上周才看,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就是因为我非常懒,而不是没时间。
现在,过了这好几年时间,这本书的口碑,居然还依旧如初,一直在各种“书榜”里,长期“占坑”,所以我就找来翻了翻。
彼得大叔还是挺好看的,看起来和大部分外国人没什么区别。
但他的脑子和大部分外国人还是有挺大区别,不然也不会辣么被崇拜。
打开他的书扑面而来的,首先是整整3页的名人推荐语——这是一个我非常讨厌的举动。
因为,如果我后面看不懂这本书,看到这么多名人推荐,我也会不好意思觉得这是我的问题,不是书的问题。
总之,又少了一个“推卸责任”的机会。
3页名人推荐语之后,居然还没有结束——还有2个大佬写的“推荐”序言…
就在我想要跳过的时候,我“瞄”到了一句话:我从没让上学这件事,干扰我受教育的过程。
眼前一亮,有一种不甘于现状的“酸味”,哈哈哈喜欢,于是“眼”贱,又仔细看了一下序言,才发现原来那是彼得大叔引用的一句马克·吐温说的话…
所以看到正文的时候,其实已经没什么耐心了——这时候只要正文的第一段话让人看不下去,我就要果断放弃了。
结果,第一段话是这样的:
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微软),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谷歌),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脸书)。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
可以说非常喜欢了。
这段话放在任何一个想要装逼的场景里,都会是一个“有毒”的开头。
所以我就花了2小时,把这本书翻完了。
我不敢说我看懂了多少,但整整一天,这本书一开头提出的问题,我一直在反复想起。
那个问题是: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这个问题是彼得大叔面试应聘者时,每次都会问的一个问题。
他说出彩的回答很少,他说相对于智慧,回答这个问题,有时候更需要勇气——说出一些明知道不被众人认可的想法,这需要勇气。
刚开始在开头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愣了一下。
于是我就拿起笔写了几点,又一一划掉。
最后剩下这么几条,我认为我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想法(以下纯属个人观点)
几乎所有不被大众接受的“关系”,在我眼里都比“婚姻”要简单。
我觉得这世界上大多数的心理医生,都没什么软用,大多数心理学知识,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欺骗别人,或者隐瞒自己。
在大多数人眼里算是“坏”或者“错”的事,我不会下任何判断。
这3条,说实话,写下来也让我犹豫了一下。
这个问题,太周到圆滑的人,还真的回答不好。
因为每一条都面对陷阱和挑战,边界和质疑
没法儿不“得罪”什么而“保全自己”,因为“不同”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暴露”
而暴露一种“很大的不同”,某种程度上其实意味着“攻击”。
“攻击”一定是威胁吗?有时候不是,有时候攻击代表着勇气,甚至信任。
所以是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勇气。
而且这种“勇气”,掌握不好,比如措辞不当,就很可能变成“鲁莽”、“幼稚”、“可怕”。
很多东西,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是呈现出来的时候,有了差别。
而如果,你要问我有什么,独一无二的,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想法。
我承认,我没有。
那一刻,我就突然意识到,彼得大叔说的从0到1,到底有多难。
以及,为什么他真正推崇的,是从0到1,而不是从1到N。
每天有无数条信息在传播,那么多观点被发表出来,其中如果要说有什么“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概率基本为0。
而现实是:
如果每1亿万条信息,每一亿个想法当中,有1个是珍贵的,有1个是难得的,那它被“执行”出来的几率,又有多少?
而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没有难得又珍贵的想法了,更没有执行力
我猜我们大多数人最大的想法,就是如何赚更多的钱。
这点其实没什么问题。
如果在赚钱的同时,顺便创造一丢丢的价值——能做到这点,也已经很不错了。
而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只是每天12点前能入睡。
真的,做到这点就很难了。
自己都睡不好,还想着睡别人。
也许,我们并不缺乏创造力,而是我们大部分的创造力,都拿去做白日梦了。
白日梦里,根本不用从0开始,特么直接就是100。
网友评论